站内搜索:
演员刘守正: 一年有300多天 不是在排练就是在演出
日期:[2017-07-14]  版次:[A15]   版名:[人物周刊]   字体:【
■《最后晚餐》男主角刘守正

虽然香港话剧团的全职演员只有17人,可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稳定的观众群,舞台带给他们的成就感是别的行业很难给予的。在香港,明星和话剧演员的界限比较清楚,话剧演员很少像内地演员会跨界表演。

舞台剧演每年排演的剧目在15个到20个之间,演出场次可达四五百场。对于资深演员来说,演完一部戏后休息四五天,就接着演另一部戏是常态。跟香港话剧团同龄的刘守正,已从事话剧演员多年,一年基本有300天以上不是在排练就是在演出。作为《最后晚餐》的男主角,他在内地知名度越来越高。

采访当天,他荧光粉红色的T恤让人眼前一亮。

演过话剧的人都会上瘾

因出演《驴得水》中的张一曼而走红的话剧演员任素汐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作为话剧演员她经历最多的是送别,送演不动的师哥师姐走,送一波又一波比她小的演员走,她就在这送别中变得皮实,“话剧寂寞,挣不着钱,留不住人。”文章一出,即有人评价,任素汐一语道出了很多话剧人的心声。

但在刘守正这里,却没有多少共鸣感。香港的话剧团演员流失的情况并不多,这得益于香港话剧团曾进行过大刀阔斧的改革。

2001年,香港话剧团由政府化转向公司化,由香港特区政府税务局长签署文件豁免交税。刘守正说,这些年来,政府仍会在资金方面支持本地剧团的发展,比如对香港话剧团的拨款占到60%,除此之外,剧团也可以去找商业赞助等增加收入。就算不是正式的剧团,只是演艺学院的学生都可以拿着项目去找政府申请资助。

在资金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剧团的创作不用完全迎合市场,可以有更多推动和发展香港原创剧。他觉得这也是香港话剧演员和电影、综艺等行业界限更为清晰的原因。

在刘守正看来,内地演员参与电视、电影的演出机会多,拍电视剧和电影对宣传名声帮助更大。在香港则是相反,话剧演员拍电视剧和电影的机会不多,会专注于话剧表演。对话剧演员来说,演话剧获取的经验完全不同于电视剧和电影,因为距离观众更近,演出中又不能重来,对演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锻炼。

他说,试过演出话剧的都会上瘾,那种现场的感觉是电视剧和电影不能比拟的。

观众激发了演员的表演

刘守正虽曾渴望演出电影,但现在更喜欢在话剧舞台上的演出,享受这种创作方式。他自我分析说,自己是个拥有导演眼睛的演员。不同于电影,在话剧演出时导演只能在旁边看着,演员在台上只能靠自己,这时候演员自己就是导演,就是编剧。实际演出中有什么细微的调整都要靠演员的直觉去完成,演员在表演时就主宰了舞台上的一切,他很享受这种自由的氛围下向观众讲故事。

只是同一个故事讲那么多遍,会感到无聊吗?

刘守正认为,重演多场主要看作品是不是好作品,还有自己喜不喜欢这部作品。如果一部话剧演出一年都有满意的票房,观众已经告诉创作团队这是一部好的作品。

而且他觉得,每一次演出都是跟对手在享受演出时的细微不同。看着自己和对手演技上的精彩发挥,会越发留恋剧中的时刻,希望能重新演绎一次,这也是好的作品的魅力。所以,遇到好作品时哪怕演出场次再多也不会觉得闷。另外,话剧表演者可以从观众席上感受到一股能量投射到台上,激发演员的演出。正是这股能量让他一次次重新演出同一部剧。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