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写作好像每天吃饭, 一天不吃就受不了”
日期:[2017-07-14]  版次:[A16]   版名:[人物周刊]   字体:【
■华杉 受访者供图

华杉凭借290万元版税收入登上“企业家作家榜”

15年前,31岁的华杉带着弟弟华楠进军广告界。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多少人手的他们,一个负责招揽客户,一个负责广告创意,有点像个“草台班子”。15年后,华杉两兄弟创立的咨询营销公司在业界颇有名声。

突如其来的富裕让华杉焦虑,最严重的时候,他曾被确诊为焦虑症,成功让他自由,也拘束了他。如今,华杉是一名焦虑症康复者,从他身上再也看不到一个企业家或者广告人的焦虑,有的只是淡定与自律。在商海浮沉多年后,华杉说,其实他最想做的是老师。

■统筹:新快报记者 肖萍 采写:新快报记者 郭晓燕

“企业家作家榜”榜上有名,王石还排他后面

穿着白色T恤搭配休闲麻布裤的华杉,看起来很休闲。采访时间长了,他会舒服地窝在沙发里;谈到感兴趣的话题,他会突然挺直腰板,显得十分严肃。聊到兴起,他还会直接起身在会客室的墙壁上写起来。原来整个会客室都被做成了白板,极好地满足了好为人师的他。

华杉不是老师,而是企业家,同时也是作家。2016年3月,他以290万元版税收入在第十届作家榜全新子榜单“企业家作家榜”上列第9名。在这个榜单上,一至四名分别是:吴晓波、罗振宇、王健林、马化腾,而排在他后面一位的是王石。

华杉不认为自己是作家,顶多是个“写书的人”,对于自己能写书的原因却颇为傲娇。

他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华杉五六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早上带着他跑山路,跑到半山就在路边大石头坐下休息,给他讲起了故事。华杉这一天的任务就是回家之后把这些故事写下来,小小年纪的他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他用格子本来写字,写得好的,父母就会在上面画圈,画满五十个圈一天的功课就算完成了。“可能写一百个字得五十个圈,也可能写五十个字得五十个圈,反正画满五十个圈才行。”

华杉很小的时候就梦想着成为知识分子、哲学家,到了考大学时,华父却坚持让他选择理科,理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父亲本来为华杉两兄弟规划好了人生道路——大学时读理科,出来进国企。华杉虽然听从了父亲的意见,但是华杉兄弟俩最终还是弃理从文了。

“吃饭不谈事,谈事不吃饭”

2002年华杉两兄弟在广州创立了企业咨询公司,一年后移师上海。华杉希望把自己在行业内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便开始写书。他的书以企业管理、广告案例为主,讲座多以激励为主题。

他习惯起床后在自家院子里呆一会,听听鸟叫,想想当天要读要写的内容,然后才开始动笔。长的时候会写两个多小时,短的时候也就30分钟,字数从600字到5000字不等,全凭心情和状态,不强求没压力。写完觉得累了,就练练瑜珈,听听音乐,这才晃悠回公司上班。

这样的作息他坚持了很久。华杉给出的这样一组数据,《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写了153天,《华杉讲透论语》可能是406天,《华杉讲透孟子》248天,《传习录》189天。“加起来将近1000天吧,这其中中断的日子可能不超过10天。写作日日不断,会上瘾,好像每天吃饭一样,一天不吃就受不了。”

华杉几乎不加班,和那些削尖脑袋往名利场钻的人不一样,他不担心不混圈子会损失什么,因此他也从不应酬。

不应酬不代表每天按时回家吃饭,华杉说自己贪玩,经常参加朋友的酒局。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吃饭不谈事,谈事不吃饭。”华杉还特别爱打高尔夫球,但他还是那话“打球不谈事,谈事不打球。有的人跟我吃饭谈事我很烦,打球的时候跟我谈事我更烦。”他觉得高尔夫交际很荒唐,做一件事就应该专注。

如果有人质疑他这套说辞,他会直接挤兑回去,“我做的是咨询,跟人家谈都是很系统、很专业、研讨性质的谈话,没有那些沟通感情的谈话。所以不适合在吃饭或者打球的时候说。”

“生病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在企业家里显得另类的华杉曾经也和他们一样,而改变发生在2010年他忽然患上焦虑症后。

最焦虑的时候,华杉开始长时间失眠。在黑暗中,他感到心慌,脑子仍在高速运转着,一堆广告创意涨得他头发昏。好不容易睡着了,一个广告创意又把他从梦中叫醒,抓起床边准备好的纸笔就开始写。写完后,华杉往往感觉精力耗尽,精神却紧绷着,只能在床上辗转反侧至天微亮。

为什么是微亮?因为要起床赶飞机,上午从上海到哈尔滨,晚上又从哈尔滨赶回上海,第二天一早再从上海出发去贵州。华杉说,自己曾一年里坐了二百趟飞机。生活被工作填满的华杉,没有充实感,也没有多少成就感,每天担心“下一个客户在哪里?下一个创意在哪里?”

这种状态持续了整整一年后,他才知道自己患上了焦虑症。是抑郁症的一种吗?“不是,抑郁症是为过去的事情担心,焦虑症是为未来的事情担忧。”华杉说,之前总怕别人做不好,谈判、创意、提案他都亲力亲为,直到被这场病砸中。“我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生病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最难的不是管理别人,而是管理自己”

华杉开始懂得放手,作为CEO他定好大战略,给关键的位置找到关键的人,企业反而有了更快的发展。下属们也喜欢他,因为他愿意提携,工作出了成绩,升职加薪,毫不含糊。有时看下属加班太辛苦,他笑笑走过去“别干太多了,休息休息。”倒是把对方说愣了。

今年一季度公司经营状况不错,几个高层在新天地庆祝,酒喝到一半他突然说:“就我们几个好行不行呀,大家都要乐一乐”。第二天,他们就在公司天台的小花园搞了个烧烤晚会,还请来了乐队。那天正好他的几个大学同学在,布置场地时看华杉吭哧吭哧搬凳子就忍不住“数落”道:“你这企业管理也不行呀,公司CEO自己搬起凳子来了。”华杉笑笑道,“兄弟,你不知道最难的不是管理别人,而是管理自己。”

为了管好自己,公司每周一次的大扫除他总是会到场,“总说老实人吃亏,现在我到了,老实人干活我会看到,也许记不住是谁,但时间长了总有印象呀,这样老实人就不吃亏了。”

“我没有‘互联网焦虑’,我们有自己的浪潮”

华杉还有一点也常被人“诟病”,就是作为守业的企业家,他花钱“大手大脚”。出门一定要住顶级酒店,坐飞机一定要坐头等舱,还试过包机做广告案。“有的老板不坐头等舱,是因为下属不好意思坐。我坐头等舱,是为了合伙人都能坐。包机有问题吗?不然浪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华杉说得头头是道。

最近他为自己在读客图书再版的《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花了1000万打广告,业内争议不断。有人觉得他花了冤枉钱,有人觉得他拿着公司的钱为自己打广告,华杉只回一句:“多的也不说了,他们不懂。”

熟悉他的员工说,对这样的做法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很‘华杉’,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压倒性投入’。”

对于旁人的评价,华杉总是表现得十分从容。有人觉得他们的广告创意虽然让人记住了,但是欠格调,华杉倒是淡定,“那是他的看法有什么好回应的,别人的事和我无关。”

有人问华杉互联网时代都来了那么久,你还用以前那套不觉得土吗?华杉说:“互联网的事我不想多谈,它给我带来互联网客户,我就向他们学习互联网。但是我绝对没有‘互联网焦虑’。”

“互联网的喧嚣真的没有影响到你吗?”有人问。

“互联网焦虑让人们追捧互联网英雄。但是这些英雄,有些是真英雄,有些是泡沫英雄,要在市场上经过实实在在的检验。我们不需要,也做不到每个浪潮都站在潮头,我们有自己的浪潮。”

采访快结束时,华杉突然说,他不是个盲目自信的人,也不爱惹是生非,有时等待才是最大的利器,真正的英雄没有故事。“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