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新一代广东画家以实验探索精神 铸就广东画坛现实面貌
日期:[2017-07-16]  版次:[A18]   版名:[收藏周刊·弄潮擎旗]   字体:【
■陈金章 春晓

■林墉 访巴基斯坦组画:新娘

作品赏析 王肇民《大叶紫薇》 ●水彩,1977 年,广东美术馆藏 《大叶紫薇》是王肇民先生较成功的水彩静物作品,作品不但在构图形式、技法表现、水分运用、用笔等方面都很成熟,而且在光影处理上也有其独到之处,画面采用全逆光,使之对比强烈而变化微妙,既醒目又清心,加上笔法干湿并用,淹润入微,一下子把人们带进一个豁然深邃的境界。他的水彩静物画运笔苍润并济,构图看似随手拈掇,实则煞费匠心,用色古雅中含筋骨,浓酽处显光泽,充满张力、强度与体量感,有如油画一般浑朴敦厚,静穆大方。其作品呈现出“质朴劲直,傲骨抖擞”的基本风貌,打破了水彩艺术薄涂淡抹、以轻盈灵动见长的一般规范,于方寸“小品”中拓展出一个“峥嵘壮阔,苍韵无伦”的全新境界。

■黄一瀚 中国卡通一代:流行家族

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

1978年改革开放,广东作为南大门在全国先行一步,历史又一次给了广东先机。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对美术领域的创作走向和艺术生产结构均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这是广东美术走向繁荣和多元发展的新时期。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胡斌认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变革精神本就是源自于广东的“岭南画派”的思想内核,新一代广东画家以实验探索的精神铸就广东画坛的现实面貌。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美术多元发展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改革开放后,广东美协、广东画院、广州美术学院等相继恢复,各级美术创作组织遍布全省各地。老一辈艺术家焕发艺术青春,关山月、廖冰兄、黄志坚、陈卓坤、王肇民等人都有突破性发展。六七十年代崛起的一大批艺术家成了广东美术界的骨干和创作主力,他们在几届全国美展上都获得引人注目的好成绩。这样新崛起的一批人,艺术上正走向成熟,大大充实了广东美术界。许钦松、黎明、俞畅、林若熹、方楚雄、林永康、李劲堃、安林、黄增炎等一大批人,都是在20 世纪后期开始承担重任,成为最活跃的美术家。

胡斌认为:“体现了开放改革以来广东美术多元、多样化发展的特征,这是一个艺术创作姹紫嫣红的‘双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

重写生重实物描绘的传统

在广东画家当中得到延承凸显

在热火朝天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中,广东美术在反映改革开放的新气息、新面貌方面凸显自身特色。

胡斌认为,首先是积极推进反映时代精神状态的主流美术创作成为广东美术界创作的“主旋律”,在历史与现实生活的主题创作中,因为时代情境的变化以及美术家勇于探索的精神,其表达形式和艺术语言较之以前的主题创作也有了新的变化。其次,广东美术界呈现出个性化与多样化的艺术格局,强调自我意识和个性选择的语言锤炼和风格表达成为重要的取向。同时,广东美术中还出现了先锋与实验的部分,比如黄一瀚的《卡通一代》、实验水墨等。

胡斌在文中写道:“实际上,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变革精神本就是源自于广东的‘岭南画派’的思想内核。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教育体制和结构的变化,岭南画派既有的师承和风格延承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但是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主张以及‘艺术革命’的精神渗入到后辈艺术家的创作中,尤其是岭南画派重视写生、重视实物描绘的特点在广东画家当中得到延承与凸显。表现在美术家的创作上就是强调生活化和现实感,动用多种手段来贴切表现对象自然本真的状态。这部分的精神接续者既包括岭南画派的第二代传人及其继承者,也包括各专业美术单位、院校的很多美术家、师生以及外来的美术新力量,并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画家群体。只不过它不再表现为世代相传的谱系,而是以实验探索的精神铸就广东画坛的现实面貌。”

多种艺术文化在广东汇聚

构成了美术发展另一道风景线

广东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就出现了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先锋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如“105画室”“南方艺术家沙龙”等。他们中不少人参加了1986年珠海“’85青年美术思潮大型幻灯展”。90年代以来则有“大尾象”“卡通一代”“阳江组” 以及“实验水墨”运动等当代艺术群体和现象。“大尾象”以富有机趣的方式介入城市生活,创作了许多观念性非常强的作品。“卡通一代”则捕捉到都市商业文化、电子虚拟文化、新人类卡通文化的视觉因素,以对都市时尚青年生活做出反应。水墨艺术方面,80年代中便涌现出了像“大阿龙”画会这样的带有实验性的水墨创作群体;而1991年“后岭南”概念的提出以及此后持续十年的不定期展览活动更是力图对旧的岭南画坛格局形成强烈的冲击;再就是分布于各专业美术单位、院校,集合了本地与外地美术力量的广东新水墨亦于90年代初开始兴起。

不得不提及的是,90年代初不少人才,包括从事美术研究和创作的人才奔赴广东,这些“新客家”美术队伍的加盟,对广东美术的发展和新生力量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胡斌在文中提道:“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以及与外界交流的窗口性质,也因为广东美术界持续不懈的努力,多种艺术文化在广东汇聚,这实际上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美术发展的另一道风景线。”

另外,广东也是美术馆和艺术空间建设的先行者。除了较早建立的广州美术馆(后变更为广州艺术博物院)、深圳美术馆,90年代末开始,新成立的广东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等与之一道很好地起到了整合本土艺术资源和促进对外交流的突出作用。画院、学院的美术馆各司其责,作为公立美术馆有力补充的各类艺术空间也于近些年得到蓬勃发展,自主灵活地进行各自定位的艺术研究和展览实践。民间空间以及艺术家聚落的崛起,促进了广东艺术生态的多元变化。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