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大画幅摄影作品质感 离不开暗房师再创作
日期:[2017-07-18]  版次:[A13]   版名:[发现广东]   字体:【
树的那种古老的银质感和沧桑感都拍出来了,但是还不够满意。一瞬间,我灵机一动,把两张底片正反叠在一起,冲洗出一张特别有意境、出人意料的照片来。” ——广东省大画幅摄影协会副主席 沙军

●冲洗是一个影像还原的过程,在纸张上呈现出来,把三维空间定格在二维上。

●相纸的选择、曝光和显影时间、温度的影响、显影液的选择、冲洗方式以及水洗时间、晾干方式等构成冲洗环节。

●沙军作品《图腾》,把两张底片正反叠在一起,冲洗出来的。

优秀的大画幅作品,会呈现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比如树木的肌理、石头的纹路、女人的眼睫毛等,有时候彩色相片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大画幅相机却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所以是一种精致细腻的画面表现语言。拍摄完毕,其实只完成了1/3,暗房冲洗和装裱才是重中之重。

一天有一两个小时在暗房度过

广东省大画幅摄影协会副主席杨晓峰是一个暗房高手,他不但自己建了一个40平方米的暗房,而且每天有1-2个小时在里面度过。2004年就开始大画幅摄影,他说:“喜欢摄影,更爱相片。”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呈现出来的相片既在预料之中,又超乎预期。“把自己对影像的理解,在纸张上呈现出来,把三维空间定格在二维上,暗房师的一个使命就是让相片加温,在规范技术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多年的审美经验,一张相片让人捧在手上时,能看到更多细节,更有甚者是达到极致追求:上墙。”杨晓峰说,“大画幅摄影是眼到、心到,手才能到,不是对与错的解说,也不是是与否的辨析,更多的是个人的感悟。暗房师要捕捉到摄影师的这种感悟才能在相纸上呈现出来,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创作时的想法,努力还原他们的初衷。”

影像还原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杨晓峰对相片冲洗的追求已经达到了极致状态,“一张底片会反复放大,有时候多达十几张,然后再挑一张满意的。有时候,今天看着满意,明天看了不满意,会继续尝试。”杨晓峰介绍说,冲洗胶片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其中包括相纸的选择、曝光和显影时间、温度的影响、显影液的选择、冲洗方式以及水洗时间、晾干方式等方方面面。

相片冲洗杜绝匠气,融入人性

匠者止乎技,宗者近于道。“我们现在提倡工匠精神,但是我个人认为冲洗相片应杜绝过多的匠气,而是融入更多的人性进去。”杨晓峰说,他高超的冲洗技艺源于多看经典原作,得到一个直观感受后细细品味,时间久了就会得到自己对影像的独特理解。“今年6月份,深圳一个大画幅摄影爱好者在贵州黔东南地区,拍摄了一系列苗族风情的原生态作品,其中包括苗绣、乐器以及各种生活场景等。”杨晓峰说,这个人把几百张底片拿给他冲洗,“首先要编辑,几百张底片,要找出贴近主题的来。这次拍摄最主要的是突出中国民族特色,首先人物要有足够的民族特点,不一定很漂亮,但一定有个性;二是,一定要呈现出一些有力量的东西;三是一定要保留真实感,这是原生态摄影,要用立体感的细节突出人物很有中国风。”

“进入暗房师这个行当时,一定要养成量化的好习惯,比如厨师做菜,加盐5克和加盐少许,前者是量化,后者就是一个度的拿捏,等到你做得随心所欲了,就可以信手拈来,凭经验就能做好。”杨晓峰说,这次冲洗的底片中,有的可能偏薄,具体操作时就考验一个暗房师的技术了,技术不够的人做不出来,“显影、定影、遮挡等环节差一秒,出来的效果就会不同。你看这个苗族女人脸上的这种银光,带有金属质感,数码打印是做不出来的,你再看她的眼睫毛,这种光的效果,非常有细节。”

专注于大画幅摄影主题创作

杨晓峰说现在他的状态是:先点上一支烟,对着底片发一会呆,在脑海里构思完成后,就直接进到暗房,冲洗的效果跟预期一样。冲洗出来的相片后期还有一个装裱的步骤,平衡托裱后的相片可以隔开潮湿空气和有害化学品的腐蚀,也可以减少氧化紫外线的伤害,能保持不褪色等。世界上现存最老的相片拍摄于100多年前,可见相比较于数码产品,这种手工冲洗的相片更具有时间的持久性。

目前,杨晓峰也在实践大画幅摄影的主题创作。“顺德有一堵蚝壳墙,我去拍了很多次了,一张底片七八十元,一个下午拍十几张,1000多元就没有了。我个人倾向于的艺术摄影分为三个方面,也暗含了一个永久的哲学问题,一是性主题,二是生与死,三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我最近就要去台山梅家大院,用超大底片拍出那种神秘的死亡气息来。”

大画幅摄影的魅力也在于,无意之举也产生惊喜。广东省大画幅摄影协会副主席沙军对一次无意之举印象深刻:“连州第一届国际摄影节上,正赶上银杏叶黄了,当时在同一条件下,拍了两张底片。回来一看,树的那种古老的银质感和沧桑感都拍出来了,但是还不够满意。一瞬间,我灵机一动,把两张底片正反叠在一起,冲洗出一张特别有意境、出人意料的照片来,命名为《图腾》。”

谈资

手工影相

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含了从1839年开始一直到20世纪末的各种手工制作照相底片和照片的技术手段。这个集合里的工艺非常多,但是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些共性。

首先,手工影相需要使用一定程度的照相术和暗房技术来完成。照相术的采用决定了所有工艺被归类于摄影艺术创作手段之下;而手工属性决定了创作过程的趣味和可控、最终作品的唯一和价值。

其次,绝大多数工艺的感光材料基本上是三类:卤化银,三价铁盐,重铬酸盐。以上三类化合物在光激发下可以发生较迅速的化学变化:卤化银受光照会分解出银颗粒,三价铁盐感光会还原出感光药剂内的惰性金属(银、铂、钯),重铬酸盐在胶体内受光照激发可以使胶体逐渐固化。

最后手工影相的成像因创作特性,多为单色作品,即便是彩色作品,亦不以色彩还原见长,但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更加随心所欲地加入作者所期望的元素,故从创作角度来讲,是个挺好的途径。(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