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岭南画坛那些事(3)
日期:[2017-08-06]  版次:[A16]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黄少强 赏音

■陈抱一 香港码头

■杨善深 六朝松

■余本 奏出人间的心酸

●黄少强教导潘鹤:搞艺术指望发大财就不会有传世之作

1942年2月的一天,回乡躲避战乱的黄少强踏入了潘鹤的画室,眼前所见足以让他连声赞道,画室中的油画,无论用色还是构图,都十分娴熟,而人物雕塑更是惟妙惟肖。“把你儿子交给我吧!”黄少强对同样很兴奋的潘铁(潘鹤父亲)提出这样的要求。潘铁高兴回应,说道:“早两年,我就许诺要给他找一位老师,现在老师上了门,岂有不拜之理。”

随后,潘鹤便对老师黄少强行了师生之礼。

第二日,潘鹤应邀到黄少强家中学习,在潘鹤看来,如此的大画家,府邸一定十分奢华漂亮,到了之后该如何才能表现得自然一些?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眼前的这位大画家却住在两间狭窄的旧房子时,他的质朴与低调让潘鹤尤为敬佩。

虽然黄少强身为前辈,也是赫赫有名的画家,但面对几名好学聪慧的少年,他并没有丝毫的架子,可谓纵横坦率,他慷慨激昂地说:“自古以来,真正有成就的艺术家,有几个生前就风光的呢?那些生前风光的,死后却风光不再,什么作品也留不下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说,搞艺术首先就得与功利绝缘,不要指望借画画能赚钱糊口,更别指望发大财,要这么指望,你也就不会有传世之作。一个画家能传之永久,多不能用于目前生活,你们决心做一个画家,就得有思想准备。”

黄少强的一番话,正说到了潘鹤心底里去。与他早已形成的“艺术创作是苦闷的象征”的艺术观不谋而合。经过黄少强如此一说,潘鹤大受启发,茅塞顿开。

接着,黄少强继续补充:“现在我们四人中,谁敢说没有一个能名传于永远的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常有的事,他有天才,他肯苦干,便能超乎老师。”

拜师不到半年,黄少强便病逝。虽然师生情谊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但黄少强对潘鹤世界观的影响,却十分深刻。

●陈抱一(1893-1945)

为弘一法师绘遗像

陈抱一认识弘一法师已有三十多年,对他的人品学识极为倾慕。1942年10月,在弘一法师的追悼会上,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夏丏尊提议 请陈抱一绘制弘一法师遗像 。

第二年从1月到5月,在战争骚乱的环境中,在狭窄的画室里,陈抱一竭尽自己全部的力量完成了这幅作品。画上以暗绿色的背景,浮现出穿着青灰色衣帽的弘一法师晚年的肖像。法师面容肃穆,充满悲天悯人的感情。这幅画后来由陈抱一亲自送到上海玉佛寺悬挂。他曾经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每当挥笔,心中便肃然起敬,我能以十分平静的心境去作画,始终尽力表现出法师的宽阔胸怀和闪烁着神一般光辉的人格。在这一点我的尝试和苦心是前所未有的。”

●胡根天(1892-1985)

画家应人品、画品、书品一致

著名画家梁照堂回忆,胡根天在与我们交谈艺术的过程中,他常反复强调:“国画家不能只是画画,必须与书法同步。”这一点给我印象很深刻,而且他留学时学习西画,也创办了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教国画、西画、书法。他说无论哪个画种,作为中国的绘画从业者,都必须有民族文化的气韵。

这两个观点让我十分深刻。他特别推荐历史上人品、画品、书品兼具的国画家书法家。他对历史上有些作品虽水平高,但人品有非议的,均较为鄙视。他一直强调,书画家应该人品、画品、书品一致。

●余本(1905—1995)

常被李铁夫借用画室

余本在香港开画展,一幅画能卖五六百元,最贵的甚至有一千多元,而当时其他画家普遍在100元左右,他价格是很高的。回国之后,余本每个月360元工资,在当时也很高,但是他花大量的钱来买颜料、相框。他作画很认真,画作不行时常常重新又画一次,颜料消耗很大。

有个逸事,那时候李铁夫比余本家的状况差,没有自己的画室,在香港时都是借用余本的画室。

余本不买房子,不去投资,也不喜欢应酬,甚至连朋友约吃饭也不大愿意,原因是不希望影响了工作。香港富商胡文虎、“虎标万金油”创建人,出巨资让余本画肖像,余本看看他的相貌不适合,就婉拒说没时间画。而有一次余本遇到一个犹太人,棱角突出、很适合入画的,便主动提出说:“来,我给你画幅画像。”

●杨善深(1913-2004)

与高剑父亦师亦友,绘画艺术与岭南画派结合至深

在杨善深绘画艺术生涯的早期,与高剑父、陈树人交往密切,尽管他没有正式拜高剑父为师,但是与高剑父处于长期的亦师亦友的关系,绘画 艺术与岭南画派结合至深,被公认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之一,与香港的赵少昂,广州的黎雄才、关山月并称“岭南画派四大家”。

他们的绘画艺术师出同源,成绩斐然,而各有千秋,受到时人、后人的大力推崇。徐悲鸿在《赠杨君善深序》中称杨善深“最工写花鸟”,张大千认为“善 深兄卓然自成家法,又非居氏昆季所能方拟”,曾敏之评杨善深的作品“有高剑父的苍茫笔墨意趣、有高奇峰的超凡写生技巧、有陈树人的脱俗构图”。杨善深青出于蓝,胜于蓝,他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在某一程度上可以说早已超过他的老师,为岭南画派增添了灿烂的光彩,在新的时代把岭南画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高度,是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

●高剑僧(1894-1916)

18岁即创办审美书馆,发行《真相画报》

高剑僧,剑父幼弟,自少随兄剑父,奇峰习画。又名剑争、剑曾,乃高氏昆仲最幼者,与兄剑父、奇峰合称“岭南三高”。自幼得剑父扶持,并亲授画艺。1912年,未足十八之龄即随兄赴沪,创办审美书馆,发行《真相画报》。后留学日本进修工艺美术,岂于归国前染疾,年仅廿三病逝客乡!剑僧早慧,得剑父悉心栽培,十余岁已显示在绘画艺术上的天分。惟天不假年,故传世作品极稀。剑僧在实践其兄倡导的“新国画” 上,技法掌握运用已甚成熟,对照不同时期之作,见受剑父影响极深,这与剑父亲授有莫大关系,亦反映其天资聪慧。如写于1908年的《群卉》 (见《三高遗画合集》)与高剑父同年《溪畔双禽》相比,风格相类外,书法之接近几难分辨。

●冯钢百(1884-1984)

强调画画要来自身边的生活

广东新会人。是广东早期油画的先驱者和美术教育家,在广东乃至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冯钢百的作品,以肖像、静物、风景为主,尤其擅长肖像。冯钢百70余年油画艺术生涯还为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留下了不少经典作品,是上个世纪绝无仅有的一位百岁油画艺术家。

谈到创作,他说自己一生写生为主,以身边事物为题材。他是将西方正统的油画肖像画传到中国的先驱者之一,也是第一代新美术启蒙运动的元老之一,他朴素而真挚的作风,善于通过作品表现生活和精神世界真正的美。其油画生涯也为中国现代美术留下不少的佳作,他强调画画要来自生活 ,而且是身边的生活。他回忆起自己一生,虽历尽坎坷,但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要不断攀高。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实习生 席光勇 熊小琴 王淑婷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