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公益组织请名师“授人以渔” 乡村教师进城学“蜕变之法”
日期:[2017-08-07]  版次:[A12]   版名:[新公益]   字体:【
■心智家园的志愿者与小朋友互动。采访对象供图

■众多乡村老师来到广州接受培训。采访对象供图

一些新理念让不少受训老师获益匪浅,对乡村教育带来积极影响

会议室里,来自江西省南昌泉岭乡梁东小学的老校长万国根,为一场公益师资培训多次鼓掌。许久之后,他还沉醉在导师李培林“关于激励学生学习热情”的讲解中。

和万校长一样受到解惑的,还有在场60多位来自各地乡村的教师骨干。这堂课对于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乡村教师来说,并非针对语数英课目的公开课,而是大家渴求的内容——山区学校,如何才能蜕变成为管理先进、教学质量上乘、文化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

装备知识,走出大山,是不少农村人对孩子的寄望。然而山区教学资源的匮乏,正在逐渐打消乡村老师与学子的热情。为此,广州一群志愿者在助学之余,更将乡村教师带进城市取经,寻求“逆袭”之法。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本版图片:受访机构供图

理念转变

老师留住了 学生数量现增长

“快退休的我,从去年开始就来广州聆听这样的培训课。”万校长不时扶正鼻梁上的老花眼镜,奋笔疾书着各种笔记。

去年同一时间,万校长从江西南昌泉岭乡的家中出发前,还担心这样的培训会否流于形式。“其实,在全国各地‘教育创强’的鞭策下,农村教师并不缺乏教学培训机会,然而,不管我们对教学工作如何改善,却依旧面临师资流失、学生无心向学的现象。”师资流失,将影响教学质量;而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农村儿童就难以培养优良素质。

不过,经过去年第一届培训,万校长收获了许多从未听过的育人经验。

万校长所在的江西省南昌泉岭乡梁东小学,是一所老学校,桌椅和黑板很多已破旧损坏,60多年来,课堂上从未出现过一台电脑。

简陋的教学环境导致师资和学生不断流失,校园氛围也淡了下来。梁东小学的困境,也是众多山区小学的通病。然而去年万校长从培训班上学习到的管理经验和对师生激励机制,却改变了困境。

“我们过去一直采用的,是以分数定输赢,以答案对错判别好坏学生,不仅消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还导致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消退。事实上,去年的培训课上,我最记得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喜欢被欣赏。欣赏老师的教学风格,鼓励创新教学,更要从成绩低下的学生中,发现他们值得欣赏的品格。”

实验了一年,原本打算“跳槽”到好学校的老师,决定留在梁东小学;而学生的数量,则实现了5年以来第一次增长。“说明通过鼓励、不放弃的理念,是能够重燃农村家庭对山村小学的信心。” 为此,今年第二期培训,万校长将几名年轻骨干老师也带到广州听课,分享先进经验。

老师听课

不学教案而是学如何激励学生

万校长口中的“培训”,其实是广东省心智家园慈善基金会开展的“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同行60多位乡村教师正襟危坐,或专心聆听,或执笔记录。在这里,他们既是教师,也是求知若渴的学生,连续几天的高强度学习并没让众多走进城市取经的老师感到疲惫。

广东省心智家园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14年,一直以来秉承“让更多人帮助更多人”的理念,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小学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在过去对十几所贫困乡村学校捐建校舍、鼓励奖学的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乡村学校都面临一个问题:校舍残破,没有图书馆和食堂,更没有电脑室。”广东省心智家园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招晖介绍,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流失率十分严重。

“不少被捐建学校里,半数以上学生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多,不爱学习,家长放任,农村教师没有很好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这些是农村教师急需解决的困惑,但他们从来没有在哪个培训班上了解到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方法。”招晖说。

于是,从去年开始,心智家园为捐建的小学组织师资培训,邀请乡村教师走进城市,开阔眼界,吸收由名师传授的先进教学理念。授人以鱼之后,更授人以渔。

该基金会今年的培训从8月2日这天启航,为期三天。来自广东的几名年轻教师表示:“太值得回味了。”广东高州市镇江镇朋山小学的朱朝艳校长说:“受邀前来的那位示范小学优秀校长曾荣获多项奖励,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但我更为佩服的并非教案,而是穿插于教案中,讲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国际注册NLP教育导师对于心理学讲课的技巧。”

8月3日,NLP心理学专家李培林关于“罗森达尔”效果的讲解,为台下听众解决不少困惑。“专家说,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

让朱朝艳颇为共鸣的是,在多位名师的执教生涯中,都遇到过不少成绩差的学生。但秉承“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的信念,课堂上,名师会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去回答提问,不管孩子最后的回答如何,名师都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因材施教。“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反思”。

“让顽劣的孩子 被台下的赞赏焕发信心”

培训老师谈经验:要通过内部改革,重燃孩子们的求学积极性

鞭策留守乡村的孩子努力读书,培养自强自立精神等优良品德,是山区小学肩负的神圣使命。然而,没有多媒体,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能否教好学生?能否让一所隐藏在大山的学校“蜕变”?答案是:有志者事竟成。

今年的培训上,茂名市茂南区高山镇中心小学前任校长赖晓妍的分享,让在场60多名乡村教师当场解惑。

十年前,高山镇中心小学和众多乡村小学一样,只有一幢教学楼,外墙破败,天面渗水,门窗陈旧,1400多名师生挤在一栋教学楼里,学校的泥沙跑道灰尘滚滚。

2012年起,学校在全省教育创强的推动下,赖晓妍带着全校老师跑村、跑镇、跑区,跑企业,也跑过中山和广州,一次次动员爱心人士为学校创强出力。“我把孩子们的梦想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给爱心人士和团体,多次邀请他们走进课堂听课,邀请他们来参加学校的感恩活动和家长会,及时汇报学生们的进步,也许是师生的执着和用心,为破旧校舍争取到添砖加瓦的机会。”

但一所学校的蜕变,还需从内部改革:打造学校文化,调动学生对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更重要的是,重燃孩子们的求学积极性。“我们鼓励学生亲手布置每个班级的图书角,师生一起种下美化校园环境的一树一木,正因孩子们的热情,也调动起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原来孩子孤独的学习氛围,变得开始有家长加入,为校园建设出力。如今,这个学校新建起了综合楼,拥有了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可容纳386人的阶梯教室,凡到学校的人都会竖起称赞的大拇指。

“乡村教师一定要有理想,施展自身才华,开阔眼界,激励每一个学生,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本质成为吸引学生源泉,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在高山镇中心小学,班上最顽皮的学生,会加入到学校最引以为荣的武术班,每个月一次展示表演,让顽劣的孩子被台下的赞赏焕发信心,对学校的归属感重回心间。

“作为小小山村的平凡教师,或者你会觉得身边资源贫乏得难沐阳光,然而只要肯努力,你会发现,在阴暗的角落,仍有一盏灯成为动力,指引你前进。”赖晓妍的分享再次让万国根等响起热烈掌声。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