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明清设有专门机构仿制古铜镜 辨伪要“听声”、“看形”、“辨锈”、“闻味”
日期:[2017-08-20]  版次:[A16]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东汉永康元年神人神兽画像镜

■新莽四灵博局纹镜 上海博物馆藏

■四山海水鹿纹铜镜

■汉代四兽纹铜镜

■磨镜翁

青铜器仿制和伪造历史久远,《韩非子·说林》中就有记载,齐国攻打鲁国,索取鲁国的馋鼎,结果鲁国战败,鲁国国君舍不得将他喜爱的谗鼎送给齐国,事先请工匠铸造了一件假的,企图蒙骗齐国,不料齐使者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一眼识破是件赝品,并提出请乐正子春来鉴定。乐正子春秉公鉴定,当面戳穿了鲁君偷梁换柱,以假乱真的把戏。乐正子春和那位齐使可称得上是当时青铜器的辨伪专家了。

从文献史料和青铜器实物资料看,大量仿制和伪造青铜器是在宋代,在当时信古、尚古的风气影响下,掺杂在真青铜器中流传于后世。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实习生 熊小勤 王淑婷 邬富强

宋代仿制汉唐铜镜受崇古敬古思潮的影响

铜镜形小而价低,其镜背的装饰艺术在汉唐时期甚为发达,宋代仿制汉唐铜镜的主要目的不一定是为了牟取高利,主要是受当时崇古敬古思潮的影响,以及出于对汉唐时期那些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布局雅观、铭饰丰富铜镜的喜爱心理,延请工匠,以古铜镜为模式仿铸。金代仿铸古铜镜的方法与宋相似,不仅仅仿制汉镜、唐镜中的精品,而且还仿造宋镜中的精品。

宋、金仿造古铜镜,主要是纹饰、形制方面的仿造,有的用真器直接制范,有的借助摹本制模,然后再铸成镜体,打磨光洁后应市。

明、清时代仿铸铜镜技术较前有进步,朝廷设有专门机构为皇室大量仿制古器物,以致达到不惜工本,只求精美的程度。铜镜也是当时主要的仿造对象。

与青铜礼器相比,铜镜仿制品的鉴定要简单得多,因为仿制铜镜的品种有限,如宋代主要仿制唐晚期的花鸟镜、双凤镜、端花镜、八卦镜,仿制汉镜则以汉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画像镜为题材。金代仿制唐海兽葡萄镜、鸾凤葡萄镜以及东汉人物画像镜。元代主要仿汉连弧纹镜、“家常贵富”镜。明清时代仿汉日光镜、连弧纹镜画像镜等等。

其次,铜镜镜形变化不大,价值有限,宋以后仿制数量也有限,仿制的方法主要是铸造仿制,不像其它青铜器还有拼凑改造法(如真器伪铭,伪器真铭,镶嵌伪铭,拼凑纹饰等)作伪。

收藏铜镜考虑艺术性和保存状况

在收藏界存在这样一个共识:真正的收藏佳品必然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历史价值。因此,判断一面铜镜的收藏价值要考虑:艺术性,反映古代高科技的如战国镂空镜、汉唐镏金、嵌螺钿、金壳、银壳、透腿等特种工艺镜;品种稀少,如唐代打马球镜,证明了足球起源于中国;保存状况好,由于铜镜埋藏时间较长,锈蚀程度越小越好;最后纹饰的清晰度是关键。

不过,这些标准往往也被造假者如法炮制来制作赝品,所以还应掌握一定的辨伪知识:

一是“听声”,用手敲击铜镜,通过铜镜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真伪。由于新老铜镜在制作时,铜、锡、铅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其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老的铜镜普遍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是刺耳。

二是“看形”,观察铜镜的形状,从形状上对古铜镜的真伪进行辨别。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 厘米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所以,仿制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

三是“辨锈”,古铜镜一般入土千百年,其锈色坚硬自然,层次分明,新仿的铜镜上的锈是后做上去的,很多伪锈都是用各种胶水调和颜料涂抹上去的,强度较低。所以能用手抹掉的锈,极有可能是仿品。

四是“闻味”,把铜镜沾水以后用鼻子闻,新仿制的铜镜通常会有硫酸味、碱烧过的臭味、铜腥味。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另外可以取铜锈一块,以火烧之,假锈会燃烧并产生带有化工原料气味的浓烟,真锈则无。

知识

唐代以前的铜镜多为圆形

中国铜镜在唐代以前,以圆形为主,极少有方形的。到宋代后除继承过去的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镜以六葵花最普遍。它们的棱边与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较直,形成六边形镜。此外还有带柄镜、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钟形鼎形等多种样式。并出现了很多花草、鸟兽、山水、小桥、楼台和人物故事装饰题材的铜镜,还有素面镜,窄边小钮无纹饰镜,这些题材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此外,还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镜和八卦镜等。从近几十年考古发掘出土的金代铜镜来看,其主体、纹饰也是十分丰富的。虽有不少是模仿汉、唐、宋各代的铜镜做工,但也有一些别开生面的图纹。常见的有双前镜、历史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瑞兽镜、瑞花镜等。金代铜镜纹饰,一是仿造汉、唐、宋三代铜镜的图案;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纹样,又创造出一些新式图样。以双鱼镜、人物故事镜较为多见,特别是双鱼镜、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

赏析

明心照胆的秦王镜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3记载:“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羽并将以东,后不知所在。”

镜子虽“后不知所在”,但“秦王镜”的典故却流传千载。无论是铜镜铭文、诗词歌赋,还是官府衙门中的匾额,都能见到“秦王镜”的用典。如唐镜铭文中就有“照胆秦宫”“阿房照胆”“影照秦宫”“胆照光来”“洞照心胆”等,用其光亮明澈之意。官府衙门中的匾额有“秦镜高悬”“明镜高悬”等,取其“表里有明”洞察秋毫之功,表达为官清正、断案精明之意。诗词歌赋更是不胜枚举,有以秦镜为宝喻贤才的,如唐元棋《谕宝》“秦镜无人拭,一片埋雾月”;有以秦镜能照心胆以辨妖孽的,如唐徐夤(yin)《咏怀》“借取秦时台上镜,为时开照汉妖狐”;有以秦镜清明以誉官员廉正的,如唐杜牧《送牛相出镇襄州》“德业悬秦镜,威声隐楚郊”等等。

职业磨镜人

延伸阅读

铜镜不但要时时擦抹干净,而且还得常常去磨光,才能够保持光亮如新,照出影像来。磨镜在从前是一种专门职业,和磨刀剪的工匠们一样。操这项职业的人,手里拿着长约5寸、宽2寸5分的几块铁片,好像拍板的模样,沿街敲打着,妇女们听见后,即可出来磨镜,这叫做“惊闺”(见《事物原始》)。古代绘画作品上就有描绘这一景况的。

(本文参考《收藏》、新浪收藏、凤凰网)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