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东是推动近现代美术转型的前沿和中心
日期:[2017-08-20]  版次:[A17]   版名:[收藏周刊·广东美术百年]   字体:【

■赵少昂作品

■高奇峰 双马图

■林风眠 绣鞋

■李铁夫 瓶菊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组织委员会理论组负责人梁江: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北京、广州两地展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项大展涵盖全国四十多个美术和文博机构的藏品,精选550多件,也是中国美术馆首次为一个省的美术作品展览安排全部展厅,这样的大手笔无疑让全国瞩目。这一大展让全国观众首次全面、系统地了解到广东美术的百年面貌。学术内涵是“大展”成功的依托。能够做到这样,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在筹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梁江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谈及通过大型学术展览梳理出广东特色时强调:“百年广东是推动中国近现代美术转型的前沿和中心。”

■统筹:收藏周刊记者 李世云

■采写: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曾松 王淑婷

“其命惟新”

把主流线索归结得十分到位

收藏周刊:作为这次“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组委会理论组的负责人,能否说说这次大展的主题是怎么确定的?

梁江:“其命惟新”体现了广东近代尤其近100年美术的历史趋向,标示的是时代气格和精神主线。当时还有人说出版物多用“维新”,“惟”字是否用错了的诘疑。我为此曾发过一个简短的考证,并举汉代《张迁碑》的隶体碑刻图片为例说明。

大标题也即大展的主旨。在北京7月14日的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推许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一次高质量的大展。展览规模宏大,理论准备充分,定位精准,板块结构明晣。王镛先生说:“如此全面、客观、辩证、集中地看到广东美术百年的全貌,这还是第一次。”而展览的主题“其命惟新”,也抓住了广东美术百年的主线和精髓。《美术》主编尚辉说:“广东的贡献重在‘新’字,体现了从传统美术向现代转型的宏大命题。”从洋画运动、新兴木刻运动,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数度引领中国美术。“其命惟新”把广东百年来美术的主流线索归结得十分到位。“其命惟新”的自觉意识已成为广东艺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次展览,从大展的总论、关键词、板块主题、大事年表到全部出版物的架构,还有展览场地、藏品调借之类,都包含了大家的劳动。百年大展是广东美术界集体的成果,策展团队很投入很辛苦,近两年的筹备群策群力协作,每一板块都有广东专家负专责。好些年的学术梳理,包括年青学人的成果汇聚一起,方有此社会效果。

收藏周刊:中国画的革新潮流从广东开始已经成了美术界共识,您觉得广东在这方面扮演什么角色?

梁江:这一点,中央美院薛永年教授有精到的归纳,他说广东美术有着“先驱性、包容性、多元性、本土性”特征。百年来,广东是推动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前沿阵地。我之前一二十年在北大、清华、南京大学、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高校多次做过以广东美术为题的讲座,每次都会提到“广东是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先行者”、“中国油画第一章要从广东写起”等观点。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京展出,还应中国美术馆之邀,在七楼学术厅做了题为“广东与西画入中400年”的讲座。近日在雅昌网可看到这次讲座的六集视频。

广东美术界

要进一步梳理自身优势

收藏周刊:从广东到北京,又从北京回广东,您既是广东美术的参与者,又是旁观者,您怎么看广东美术下一步的研究?

梁江:办了这样大规模的百年美术大展,全国观众系统、全面了解了广东,广东美术界对自己的定位也会更准确更清晰。大展引出了“广东现象”话题。何为广东现象?广东现象首先是广东形象,广东美术一百年来的轨迹、广东创造的经典和推出的大家的完整呈现。500多件作品,许多早已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人所熟谙的经典之作。大展推出了21位广东籍大家,实际上还应该有更多人入选。靠人才、靠作品的硬指标说话,观众才会认可广东是美术大省也是美术强省。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也是广东人“执牛耳”的。梅州人林风眠创建了国立杭州艺专,中山人郑锦创办北平艺专(现中央美术学院),任第一任校长。以往说中国美术教育主要有“徐蒋体系”和潘天寿的两条不同路线,这种认知尚不全面。我想,有没有第三条道路呢?广州美院为代表的传统就应该是第三条路线。“二居”的写生和授徒、岭南画派赴东洋从科学角度写生后办春睡画院、美院黎雄才和杨之光推行的教学法,既有连贯逻辑又有开拓发展,这都与以往美术教育说只知“双行线”的归纳不同,只是我们还没有很好地总结出来。广东美术界要进一步从学术、学理上梳理归纳自己的优势、贡献和认清方向,要做的实事还很多。

广州美术学院将建立

“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

收藏周刊:据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即将在广州美院建立,能否说说筹建缘由?

梁江: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毕竟是一项展览,展览总有结束一天。如何发挥它的影响力,推动广东美术进一步往前发展,这是在两三年前筹备阶段就应考虑的。这次大展梳理了历史,让广东美术一百年得以完整呈现,外省朋友对广东美术获得了更清晰印象,当今的广东人更增添一份文化自信。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的视野和重点,更应放在未来的发展,放在下一步的措施上。

新建一个“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是近年来广东不同学术单位参与近现代美术研究氛围下促成的,是省委宣传部和广州美院的一个重要举措。广东美术要创造下一百年的新的辉煌,以发展的眼光及时布局,从深化学术研究的角度为下一步发展作好规划,很有必要。此次广州美院力度很大,李劲堃院长说:“这可能是广州美术学院能做的最高规格。有实际的人员编制,有专用科研办公场地,有马上到位的研究经费。”这一项目确实很重要。广州美院力邀我参与并承担主责,正因为我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更明白其中难度之大。不过,以广东拥有的资源、广东的氛围和各方的期待与支持,我对此充满了信心。当代美术事业的发展诉求,把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推向深入。而改革开放40年的广东,要更多一份担当责任。

简介

梁江

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