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强制推进垃圾分类,还应完善配套措施
日期:[2017-08-22]  版次:[A02]   版名:[新见]   字体:【

■洪绩

据《新快报》报道,广州9月开始将选取100个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并已公布样板小区名单。记者走访发现,多数小区在硬件方面做了不少“功课”,多数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已形成共识,但也有一些居民对于垃圾仍“随手扔”。有小区垃圾分类主要靠物业保洁人员和环卫工人处理,住户大多将垃圾“一锅端”。

广州垃圾分类从发动、试点到强制推行,可以说是有步骤有计划。不过,基于行政力量强制推进垃圾分类,毫无疑义还需要有更具体而有效的措施,同时也必须借力于民间,多方形成合力才有望破解垃圾分类面临的诸多难题。

从垃圾分类初见效果的街道和小区看,无外乎得益于宣传发动到位、设施配备相对完善、物业公司积极配合、投放方便和分类收运比较正规等因素。此外,有些小区还附加有用旧衣旧书扫码换积分奖励、每月办一次以物换物庙会以减少垃圾量等活动,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这些都值得日后推行强制分类加以借鉴和推广。

对于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无疑更应重视并且有针对性地解决。回顾这些年来推行垃圾分类的历程,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曾出现一些问题。诸如:垃圾分类基本知识宣传引导尚不到位,一些投入不小的垃圾处理设施被闲置,垃圾收运人员将居民分类的垃圾混装混运,一些试点小区因补助经费不足而收效不大甚至不乏半途而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涉及到方方面面,相互掣肘,亟待梳理清楚。

此番强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意味着垃圾分类成为各级行政机构的硬性职责和小区物业公司不可推却的责任。这就必须要落实责任考核和问责制,以使各级职能部门的履职真抓实干,不敢懈怠。对于物业公司,则应有具体的奖惩措施,将垃圾分类纳入其信用和资质考核的内容,使之主动承担起督促垃圾分类的责任。

与此同时,在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初期,很有必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着力完善硬件设施,创造有利于垃圾分类的基础条件。推进手段上,可探索建立垃圾分类的激励机制,而非片面寄望于处罚手段。在垃圾分类尚处起步阶段,居民主动分类意识尚未完全形成,但期待“一罚就灵”恐怕还不现实。当垃圾分类不仅是居民被动接受的行为,而且还能从中直接受益,会利于居民自觉参与分类行为习惯的养成。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过多年探索和参照境外的成功经验,更需认识到靠行政力量很难“包打天下”,而需借力民间力量。这方面早已不乏引入民间机构参与垃圾分类的建议,有关方面也多次强调要推进这方面的改革,一些民间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积极性也颇高。通过民间机构介入建立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实现垃圾的有效减量,这在很多地方已证明了的成功路子,广州可以充分借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