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山寨国际比赛”为何会有市场?
日期:[2017-08-22]  版次:[A02]   版名:[新见]   字体:【

■斯涵涵

据报道,深圳福田区一家艺术培训学校的几名学生家长投诉称,近日在一名学校老师带领下,家长陪同学生前往新加坡参加了一项“国际比赛”,但到场后发现赛事十分简陋。学生家长认为主办方有虚假宣传嫌疑,另外主办方对旅游行程的安排也十分混乱。

有一系列宏大名头,还有“××国际青少年儿童艺术节组织委员会办公室”盖章发文,还是在新加坡举办的某某国际艺术节,比赛完了还可以去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游览,一批家长和孩子就被这套美好的说辞打动了。

然而,事实却是粗粝不堪:来参赛的都是国内各学校的小孩,活动现场也没有主持人、没有其他观众,评委则完全不专业,根本不像是一个国际比赛,而旅游行程也是多次改变,来去匆匆,甚至还有强迫加入“看房”、凌晨航班“便宜机票”的变故……

归根结底,这就是一个山寨“国际比赛”,将比赛地点设置在国外,就是让比赛看起来更高端、更具诱惑力,当然也更难查证。近年来,各种针对孩子的才艺比赛“风起云涌”大有市场,华丽的包装,美妙的说辞,无非是瞄准人们的钱包,吸引更多的孩子和家长来参赛。然而,花费了高出正规旅游项目价格数倍的“比赛+旅游”的模式,最终的结果不过是让家长痛感“被卖了”,让孩子失望和疲累不堪的山寨出境游。

此事中,涉事艺校培训中心难辞其咎。受骗家长和学生是在学校老师的蛊惑下报名参赛的,没有这个老师的身份,相信很多人不会轻易花大价钱参加这个所谓的国际比赛,而学校以“临时代课”“私人活动”等,将学校的监管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显然站不住脚。

山寨“国际比赛”需要擦亮慧眼。近年来各地类似闹剧层出不穷。对于披着华丽马甲的“国际比赛”,有关部门应当强化监管。例如据现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在企业或组织名称中使用“中国”或者冠以“国际”字词,有严格的条件限制。这家所谓的“××国际青少年儿童艺术节组织委员会办公室”是个什么来头?涉事老师跟学校在其中究竟承担何种角色?

家长们也要保持理智和清醒。要说家长完全被蒙骗,恐怕也不尽然。比赛是否正规,主办方是否山寨协会,有些家长其实并不在意,关键是去到国外,获得一纸“国际比赛”的获奖证书,作为才艺能力的镀金证明,成为炫耀及升学的筹码。

说白了,与其说“主办方”过于狡诈,莫如说他们把准了一些家长浮躁功利的“心脉”。要想不再被这种形式大过内容的山寨“国际比赛”所出卖,要想将孩子培养成真正的艺术人才,家长们首先得保持一颗从容的平常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