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答应老师快去吃饭。”“那你要答应我吃了饭打电话给我爸爸接我回家。”“妈妈你快回家吧,我晚上不会哭……”暑期档结束,年度大片“开学季”正式上映。昨日,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举办了开学礼,一年级小豆丁们以不同的表现演绎了入校“第一天”。除了依依不舍的孩子,面对分离,不少家长也红了眼眶。
■新快报记者 黄婷 通讯员 阮婧
第一步 新环境 新朋友
家有学童就有操不完的心。昨日下午4点,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为今年新生举办了开学礼,由于是寄宿制学校,不少家长早早就把孩子送来学校,一些家庭更是全家总动员送孩子。
“孩子第一天入学,还是有点不放心。”李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一家特意协调时间,爸爸当司机,妈妈做陪护,爷爷奶奶全都来。“小家伙很快适应了,之前通过微信我们已经和几个(一起上学的)孩子聊过了,他到学校第一时间就是去找好朋友。”
适应校园,结交朋友,小豆丁的开学第一天很忙。
在开学礼上,他们在彩色的便签纸上写下一个个梦想。有人写下纯真的小心愿“希望同学们都喜欢我”;有人写下大梦想“我想当宇航员,以后可以上太空”;也有学生写下对新生活、新环境的期待,“希望能帮老师做很多事情”“每天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
第二步 和妈妈说再见
完成开学礼,写下自己的梦想,新生们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宿舍。在这里,他们要完成与父母的“分离”,正式开启一年级生活。
记者看到,相比通常看到的六人间宿舍,一年级新生的宿舍被改造成一个大间,容纳了近20张床。不少家长正在帮助孩子收拾床铺,孩子们的床头除了枕头、被子等日常用品外,不少人还都带上了自己熟悉的小物件——睡觉抱的公仔、睡前故事绘本等。
“立正”“一二”!在生活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集合了,家长们要离开了。面对分离,有的小朋友大声催促父母赶紧回家,有的却是红了眼睛。一个小女生忽然抱住妈妈不撒手,无奈的妈妈只能拿出放在床头的公仔给女孩,女孩抱着公仔和妈妈说再见,转身离开的年轻母亲眼眶已红,她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次和女儿“分离”,“她越是表现得这么乖,越觉得不忍心。”
“开学前我们已经和父母沟通,可以带一些孩子熟悉的东西来学校,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学校生活老师乔老师告诉记者,开学前几个晚上,孩子哭时有发生,而且哭会传染,为此学校还特别安排陪睡生活老师安抚孩子情绪。
第三步 吃饭高兴家长安心
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自己吃饭,对小豆丁来说,进入一年级,要迎来很多人生的第一次。
昨日,在学校食堂就上演一幕幕不想吃饭的“闹剧”。现场有小女娃和老师讲起了条件,“答应老师我们先吃饭”,“我可以先吃饭,但老师你也要答应我吃了饭就给我爸爸打电话接我回家”,“老师可以答应你一会打电话”,“那我现在去吃饭”。打电话的要求被满足,小女娃跟着老师朝食堂走去。一旁劝说小女孩的高年级男生则表示见怪不怪了,“我读四年级了,到学校一次都没有哭过,但是安慰这些‘大哭鬼’我有一个好办法,就告诉他们我也哭过,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相比淡定的小男生,现场围观的家长表现并不淡定。有家长焦虑不知道自己的娃如何,更有家长悄悄戴上口罩“混迹”人群中,“我不想让孩子看到我,看他刚才适应的还不错,如果吃饭出来他还高高兴兴我也能安心回家了。”
经验谈
对孩子提要求更能培养好习惯
对于小一生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对于家长来说,孩子上学带来的变化同样新鲜而未知。采访中,有家长直言:“尽管已经做了十二分用心的准备,还是担心有不足,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学习不能跟上。”为此,新快报记者特别对话高年级家长,在他们看来,对孩子提要求更能培养好习惯。
全家总动员调整孩子作息
曾女士的孩子今年读三年级,读寄宿小学。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她透露,其他家庭担心的睡觉问题,在她的孩子身上没有发生,到点了孩子就睡觉不会哭闹,“在孩子上学前的那个暑假,我们全家参与一起来调整孩子的作息。”
她告诉记者,自己工作稳定,基本不会把工作带回家,但孩子的父亲不一样,由于经营一个小公司,很多时候回家了需要加班,但那个暑假我们都要求孩子十点前必须睡觉。“平时孩子跟着我们习惯了,到了周末节假日都要十一点、十二点才睡觉,为了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我们也跟着调了作息。”
曾女士透露,刚开始时孩子爸爸不能适应,等孩子睡下后还会悄悄起来加班,结果有一次孩子没有睡着,爬起来去书房看到爸爸还没休息,不干了!要玩iPad。事后,夫妻俩配合孩子的时间,并和孩子“约法三章”,加班需要提前和孩子说,孩子欣然答应,并最终能做到到点休息的好习惯。“我们对孩子提要求,事实上是为了培养好习惯,这个过程父母要用合适的方式。”
用两年时间给孩子立规矩
叮叮是一名准初一生,今年小升初她顺利地进入了理想学校。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叮叮妈妈直言,这一路走来并不轻松,她用“熬过来了”形容孩子小学一、二年级的阶段。
进入一年级后,叮叮妈没给孩子学业加压,但在生活和习惯培养上开始“强势”介入。放学后几点到家,吃点心只给20分钟,作业要在吃晚饭之前写完,诸如此类的细节叮叮妈都严格管理。
她的“军事化”管理方式孩子不适应,也惹来家里老人的不满,抱怨“家已经不像家了”。她则顶住压力,继续抓细节、立规矩。
能推掉的加班、应酬,她尽量推掉,剩下的时间全用来辅导孩子。“那时我每天都查看孩子的作业,错的地方圈起来,让孩子整理错题本。”叮叮妈说孩子基础打好了,到了三年级之后,很多事就不操心了。
校长说
家长也要适应“分离”焦虑
有独立的孩子,也有忧心的妈;有潇洒的家长,也有哭脸的娃。开学第一天,学校上演各种各种的“脸谱相”。对此,学校老师则习以为常。
“孩子在学校会不会好好吃饭,会不会和同学好好相处,寄宿的学生家长担心晚上会不会哭。”昨日,从教十几年、多年担任班主任的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一年级班主任叶霏老师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能小看孩子的适应能力,家长也不必紧张,正确对待孩子这个阶段的情绪即好,“这也是孩子必然的成长过程。”
广外附设外语学校副校长叶和丽则表示,开学的“分离焦虑”孩子有,但大人也一样有,她认为应该正视这种分离焦虑,对于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引导,而家长则要摆正心态。
针对一年级的新生,叶和丽表示虽然学校层次有不同,但基本规律都是一样的,第一个学期教孩子生活习惯,再给学生心理、学习的引导。“对于学生来说,真正适应了一年级角色、生活,才能更好的学习。”
对此她建议家长,在学生入学阶段,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交流学校趣闻同学趣闻,不用刻意问学习,给孩子造成学习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