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重庆话剧《河街茶馆》来穗 纯正的重庆方言演绎的重庆往事获观众点赞
日期:[2017-09-01]  版次:[A28]   版名:[娱乐]   字体:【


■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8月29日、30日,重庆市话剧院原创大型方言话剧《河街茶馆》,受邀参加第七届广州艺术节,在友谊剧院连演两场。该剧是纯正的重庆方言演绎重庆往事,剧中展现了老重庆独有的吊脚楼、谐趣盎然的码头文化和市井言子(俚语)、地方曲艺,大时代下的草根故事令人耳目一新。难得的是,剧中虽用了九成以上的方言,但观众依然被演员出彩的表演及接地气的包袱打动,全场掌声不断。

据知,该剧曾一举荣获第六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特别大奖”,新版于今年3月正式推出,先后受到包括“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10年——全国话剧优秀新剧目展演”在内的多个重要戏剧展节的赴演邀请。

重庆版《茶馆》,“大青衣”表现获赞

该剧是以抗战时期重庆的河街茶馆为载体,讲述曾经的河街老故事。整台话剧围绕茶馆老板娘“幺姨妈”展开,独自一人经营着茶馆的她,有诸多茶客表达对她的爱慕。在重庆大轰炸的历史背景下,幺姨妈和常年出入过往的茶客,也在背负国难的同时心存大义,在生死善恶选择中,展现出骨气精神。

作为一部抗战主题的主旋律话剧,《河街茶馆》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是不“端着”,从头到尾没有正襟危坐、高谈阔论的“嘴上爱国”,而是通过展现当时底层民众真实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对民族危机和个人命运的朴素思考,而激发出同仇敌忾、共赴时艰的勇毅气节。

连续两晚的演出,演员的表现也是大获好评。“幺姨妈”一角由重庆市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弋出演,她在剧中的出色表演此前已获业界同行力赞,被称作是近年话剧舞台上难得的“大青衣”。而由张新、梁东华、龚和平、刘多等多位国家一级演员饰演的史大爷、号子头、巴一坨等角色,也有令人叫绝的戏份。

糅合曲艺说唱,原生态方言引爆笑

用纯正的重庆方言演绎重庆往事也是《河街茶馆》的一大看点,剧中将话剧表演样式与重庆地方曲艺说唱无缝衔接,带有浓郁码头文化特色的角色名称和方言台词,也是相当有特色。剧中角色,绝大多数连姓氏都没有,而是“号子头”、“黄腊丁”、“巴一坨”、“门门门”之类,或为职业称谓,或为江湖浑名。难得的是,重庆方言在广州的舞台也并未遇冷,幽默接地气的方言对白多次引发现场爆笑,甚至有观众在台下跟着学各种人名的方言说话。

重庆市话剧院院长陈家昆向记者透露,为了呈现最真实的“老重庆”,此次到广州演出,剧院带来了重达10吨的道具,其中最让人惊艳的是中国舞美界领军人物薛殿杰独创的全景式转台,它包含了古老的石板梯、黄葛树、烟熏火燎的木板小楼和茶馆所有的陈设物件,将茶馆、吊脚楼做成一体两面的转台,辅以舞台一侧的黄桷古道,完美呈现旧时重庆的民居样式和江岸河街的风貌。据知,这个转台设计的模型,目前已被国家大剧院永久收藏。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