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在我的艺术架构中,诗书画印都不能偏废
日期:[2017-09-03]  版次:[A20]   版名:[收藏周刊·书画]   字体:【

■澄江云淡

■丹霞山

■卢子枢 乾坤一草堂

■双喜图

“临摹应该伴随画家的一生。”区广安谈创作:

在区广安的书斋中,挂着一面牌匾,上面写着“墨池春深”,这是二十多年前著名艺术家赖少其看了区广安的作品,感叹其深耕传统而相赠的书法,从此,区广安的书斋就沿用了“墨池春深阁”斋号,他总感觉自己在捍卫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一样的使命:“做一个修复传统文化与现代鸿沟的‘回填者’,一个传统中国画的守望者和开拓者。”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简介

区广安 1961年生,广东南海西樵山人。现为广州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临摹不是对经典作品的简单复制

是一种创作的过程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上,区广安看着黄君璧、卢子枢、卢震寰的作品兴奋地对收藏周刊记者说,“我们应敬畏传统、学习传统、发扬传统。” 区广安生于书香世家,七岁便被岭南书画名家、广东国画研究会核心成员卢子枢的高徒袁伟强收为入室弟子,从古法入手,传移模写,坚守传统山水的画风。传统的容量也大,他继承的不是展子虔的设色山水,也并非李思训的金碧山水,而是王维一脉的水墨山水。卢子枢曾被黄宾虹评为“上师董源、局势雄厚、笔法浓淡、黑白干湿兼用、骎骎乎古、卓尔不群”的《松溪高隐图》,是区广安临摹最多的范本。

对于临摹的学习方法,区广安有自己的看法:“临摹,绝不是对经典作品简单地复制,也是一种创作的过程,是学习原画家的技法,体悟画中的意境,与他们‘隔空神交’,进而提升自己的艺术表现力。这种临摹与学习,是无止境的,应该伴随画家的一生。像黄宾虹先生七十多岁时,还在认真地临摹古人。厚积才能薄发,才能有艺术的大成。”

采访中,区广安最习惯的是推敲一些艺术概念的定义,光是对“艺术”的定义,他就曾反复推敲,“何为艺术?艺术就是用哲学和诗歌的思维,通过不同的载体去表现美。”这种思维,在他的画中也能窥探一二,他的作品所营造的幽谷苍翠、深山密林,不是现实中的自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而是中国画以笔墨化解自然的人文。正如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言:“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以此意穷之。”

中国画不是单一的技法训练

而是更广层面的文化实践

近日,区广安刚从丹霞山采风归来,写了一大批作品,“这些画都不是现场写生的,我一般不会在现场对着实景描画,而是静坐山中,用眼看、用心体会,即古人说的‘烟云供养’,回来后再写出心中的山水。”在书斋画墙上,挂着几十幅刚画不久的新作,风格与其他当代的画家的风格很不同。区广安一直有学诗、写诗的习惯,在其画作中,也常见到自撰的诗句。

“碧湖环赤涯,历历见朱砂。半壁悬空寺,深扃隐者家。心随禅意静,谷绕暮云遐。坐久清虚地,人间悟镜花。”这是其中一幅《丹霞山》的题画诗,“如果直接描画山体的植被,就太肤浅了。近二十多年来,通过不断到丹霞烟云供养,不断深化对丹霞山的理解,通过诗化的思维,能传达出另一种意境。”他把自己对中国画创作中对传统笔墨技法的恪守比喻为格律诗一般严谨。

谈及诗文,还得特别一提,他从小就喜欢背诵诗文,到了知天命之年还拜师,向著名诗人吕君忾先生学习诗词。谈及此,他表示:“中国画不是单一的技法训练,而是更广层面的文化实践,滋养于更多领域的文化修养。经典文人画家们讲究诗书画印合一,而我作为一个服膺传统、敬畏传统的画家,也自然要以传统标杆要求自己。在我的艺术架构中,诗书画印任何门类都不能偏废,这就像木桶理论,只要有一块木板矮小,桶里的水也不会饱满。为此,我要弥补每一块的缺陷,让艺术修养架构完整。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中国的文化也是诗性文化,浸润了书、画等其他门类。因此,诗、书、画、印都成为我的日课。”

对话

做一个修复传统文化与现代鸿沟的“回填者”

收藏周刊:您怎么理解中国画的传统?

区广安:所谓传统就是积淀,是将历史先贤智慧沿传下来并将精华固化,再表现出来。如中国画传承有序,历代先贤已将笔墨提炼成“词汇”,形成独特的法度、程式、符号、抽象,供后人运用去“写文章”。去书写天人合一之美。因此,应敬畏传统、学习传统、发扬传统。

收藏周刊:为什么如此钟情传统?

区广安:近代西学东渐以来,我们丢失的传统太多了,我觉得自己要致力于弘扬广东国画研究会的宗旨“高扬传统画学,维护国画学统”,做一个修复传统文化与现代鸿沟的“回填者”,一个传统中国画的守望者和开拓者。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创新问题?

区广安:我认为,艺术的实质不是创新,而在审美范畴:只存在“好”与“坏”,不存在“新”与“旧”的问题。“好”与“坏”是衡量和区分作品艺术质量的标准,“新”与“旧”只是时间的概念,它与质量无关,现在许多所谓“创作”,其实只是在“哗众取宠”。

收藏周刊:您的作品不少自作诗文,写诗对您的绘画创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区广安:国画的基础是诗词与哲学,而西画的基础是科学与宗教。写诗,体验诗的思维逻辑,的确有助于绘画意境的提升。我发现,自己画面中软性、柔性的气息增多了,这大概是“写诗”的缘故。中国人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自然还没有达到这一高度,但仍在继续努力。

收藏周刊:您曾临摹《富春山居图》引起不少关注,这个临摹过程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区广安:很多人认为《富春山居图》表现的是一派秋景,但我认为,黄公望是将四时之变融入画卷。但看画面,起头处春意盎然,接着是草木华滋、夏日葱茏之景;画卷中间则秋意浓郁,而结尾处,慢慢有初冬的感觉,山野肃穆宁静。黄公望想借四时之变譬喻人生变迁,这是我这一判断的深层次原因。

名家点评

区广安的笔墨和画面的章法、构图、题款、装裱都把传统文化表现得非常充分,现在,像他这样完全沉静在传统里面钻研、学习、实践的画家不多,他的这种对于传统继承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值得褒奖。

——刘大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充满古意的区广安的山水,以岭南画家卢子枢的画法为基础,以黄宾虹、黄秋园的笔墨强其身,复以石涛的精神充其髓。他所营造的幽谷苍翠、深山密林,不是现实中的自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而是中国画以笔墨化解自然的人文。

——陈履生 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