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爬行当讲解员“进驻”KTV 做义工人生有了新起点(1)
日期:[2017-09-11]  版次:[A10]   版名:[广州区势·最关注]   字体:【
■由退休人士组成的西关小姐旗袍队在排练节目。 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摄

■一位老人在与大学生志愿者一起表演节目。受访者供图

■参加由公益团队举办的生日会,也是广州老人的生活内容之一。 受访者供图

谁说只能买菜煮饭带孙子?广州老人玩出花样很神奇

近日一则新闻在微信朋友圈热传,一名山东阿姨因独自到武汉帮独生女儿带大宝二宝,白天又管娃又忙家务,晚上还要带娃睡觉,累出了中度抑郁症。老年人,特别是随迁老人(随子女迁居外地的老人,迁居的主要原因多是为了照顾孙辈)生活内容单调、情绪苦闷的社会现象由此浮出水面。

难道人老了只能为孙子、孙女服务?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广州老人玩法多样,从常见的饮茶、打太极、买菜做饭等,发展到“进驻”KTV做“麦霸”、上越秀山爬行、去博物馆做讲解员、组织旗袍队编演情景剧……而在市内各街镇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综),社工们将发展长者义工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有社工称,做义工为老人打开神奇之门。

关键词:爬行 地点:越秀区

手脚并用地上爬行

还要不时摇头摆脑 

上周六上午8时,新快报记者来到越秀山金印游乐场,发现“爬行队”已经陆续完成早上的锻炼准备离开了。参加了“爬行队”两年的黄婆婆告诉记者,她最早是跟邻居一起参加了太极班,后来和班上几个同学一起在越秀山定时定点练习,持续了一两年,直到她发现旁边的公园小道上每天都有十来个老人家在爬行。参加了一两次活动后,黄婆婆发现爬行更有趣,就“跳槽”过来了。

所谓爬行锻炼,就是老人家戴着手套、护膝护肘,在公园小径上用四肢爬行,他们有节奏地一爬一顿,还不时摇头摆脑,吸引不少路人围观。“越秀山上打太极、跳舞、唱歌的团队都很多,但爬行队只有一个,我们觉得特别自豪。”黄婆婆说。

“你别看我们老,但还是喜欢新事物,有这个刺激一下,心态年轻一点。”黄婆婆笑道,金印游乐园这里好多小朋友来来往往,经常有小孩子被他们的锻炼方式吸引过来,也在旁边学着爬行。每次看到这个景象,黄婆婆都会主动教小朋友手脚该怎么配合、脑袋要怎么晃。“看到小孩子学得开心,我们也开心,这是之前打太极没有的体验。”黄婆婆告诉新快报记者,经过这件事,她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人老了,但还是要保持好奇心。“以前退休生活三点一线,家、市场、越秀山,坐固定班次的公交车,现在我看开了,反正时间多得是,买菜可以隔两天换一个市场,公交车也可以换着坐。看到什么地方有意思就下车逛一下,反正有手机不怕走丢”。

说起自己现在的“玩法”,黄婆婆哈哈大笑,她告诉新快报记者,一开始子女担心她乱逛出事,她因此特意学习了怎么用手机查公交车线路、看地图,子女这才放心了一些。“反正只要我准时回家给他们做饭就行了嘛,孙子又上学去了,时间都是我自己掌握的”。

关键词:KTV包场 地点:天河区

老人AA制唱K 练肺活量顺便解决午餐

上周的一天,下午2时许,在广州天河区体育东路上的一家KTV前台登记处围着不少头发斑白的老人。新快报记者走过一间间包厢,从门上的玻璃向内观察,发现唱K的绝大多数是老人。

该KTV经理告诉新快报记者,从上午11时开门迎客到下午4时,客人中退休老人占了70%至80%,他们一般采用AA制消费,平均每人花45元左右,唱几个小时还包一个自助餐。有一些老人早上在外面活动,中午就到KTV解决午餐。“以前KTV多是年轻人来消费,而年轻人白天要上班,周一到周五白天较冷清,因此会推出一些打折促销活动,如今越来越多老人来KTV唱歌,他们一般选择下午场,为白天的KTV带来人气,而晚上仍以年轻人为消费主力,很少有老人光顾”。

郝医生今年63岁,退休前是一名中医医生,新快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和一群退休朋友唱着《长相依》。包厢里有两人是“麦霸”,其中包括郝医生,唱得高兴时还边唱边跳,而其他人则以助兴为主,吃吃自助餐,一曲下来适时送上掌声,夸奖一番。

郝医生是这次聚会的组织者,负责活跃现场气氛。“我从小喜欢唱歌,尤其喜欢民歌。年轻时工作忙,还要上夜班,根本没有时间到K厅。现在退休了就自己‘找乐子’,从去年开始,每月都要安排一两次到KVT舒展歌喉。”郝医生告诉新快报记者,她和三五好友经常相聚KTV,最常在天河各大KTV订场,唱唱歌、聊聊天,过得很自在。

郝医生的朋友李先生是浙江人,来广州40多年。从政府单位退休后,他加入了唱K大军。“其实我不喜欢唱歌,到K厅只是为了朋友聚会。我们都有退休工资,大家的生活没什么负担,主要是寻开心。”李先生和朋友们一起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唱完都为对方鼓掌,称自己是“返老还童”。

“我们不喜欢打麻将,打麻将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不动,对身体不好。年龄大了,生活方式还是要健康一点好,我现在一周有两个半天到老年学校上课,学画画,每周末就到郊区度度假,种种菜,呼吸新鲜空气。唱歌也是很健康的方式,虽然我不会唱,但也会参加。”李先生说。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来唱K的老人年龄从60岁到70多岁,有退休金,他们大多不用帮子女带娃,或是孙辈已经上学。燕姨说,她的孙子都长大了,不用她操心,她因为身体不好,不喜欢进行体育运动、旅游这些费体力的事情,消遣娱乐就是“饮茶”和唱K。现在,燕姨每周到KTV唱歌一次,多数约退休同事,周末有时就和亲人一起唱K,“锻炼肺活量,也加强沟通”。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李应华 朱清海 邓毅富 罗汉章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