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有些画家欠缺文化修养,却乐道于末流的笔墨技法
日期:[2017-09-17]  版次:[A22]   版名:[收藏周刊·识见]   字体:【

■王进玉 艺术评论家

众所周知,写意花鸟画最能见笔见性,特别是大写意花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情和修养,也最能看出其对笔墨的理解与驾驭能力。

随着文人画的出现,历代均有众多画家,终其一生都在用写意花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志趣和操守。尤其自“心学”兴起后,写意花鸟画不仅在技法上有了明显突破,在创作思想、认识水平上,也较之从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

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两位写意花鸟画大师徐渭、陈淳的出现,更使得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日南京博物院举办的“青藤白阳——徐渭陈淳书画艺术特展”,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也引发了笔者对当下写意花鸟画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徐渭、陈淳,如展览简介中对他们所描述的“这二位是中国写意花鸟画史上最亮的‘双子星’,是明代画坛的‘绝代双骄’。他们的绘画实践对其后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的影响至大,无人可及。”

我想这样的评价用在他们身上是不为过的。但让人反思的是,为什么他们对后世的影响至大、无人能及?写意花鸟画发展到今天究竟出现了哪些问题?

毫不客气地讲,当下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呈衰微态势,很不乐观。其实也不只写意花鸟,整个写意画的发展都是如此,写意山水、写意人物,近年来也难见经得住品评的经典力作产生,尤其是以大写意手法加以表现的作品,更加少有。

这个问题在每5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上就已多次暴露,也的确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当下多喜工笔创作,而少写意,特别是大写意的表现。

下面还是先从徐渭、陈淳说起。众所周知,徐渭不仅是个画家,还是诗人、书法家、戏曲家、文学家、军事家,等等,并在这些领域都有着相当的建树。且平素为人率真,性格狂放,又一生命途多舛,对权势不谄媚,对时弊敢批评。

正是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有棱有角、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形象,才最终成就了其意趣横生、幽怪跌荡的大写意风格。

而陈淳,自幼饱学,对古文、经学、词章、书法、绘画等均有深厚的造诣。其平素淡泊旷达、放逸不羁,尤其在中年丧父后,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向往简淡、隐逸的生活。表现在绘画上,则擅作写意花卉,且笔致超逸、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以及后世的追捧。

从以上对他们学养、性格、绘画特点等方面的大致分析就能看出,他们的写意花鸟画创作,其实是与其生命状态所紧密关联的。

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从其作品里就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生命的律动、思想的喷发,以及情感的流泻。绘画对于他们来讲,已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其精神世界、人生立场与态度的一种彰显和表达。

换句话说,假若没有像他们那样的真学养、真性情、真投入,无论如何也画不出如此富有个性、如此酣畅淋漓的写意作品。

的确,真正要画好写意画,首先要做个“写意”的人,要做个有品格、有才情、有学养、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这是画好写意画的关键要素。纵观历代写意画大家,无不具备。

而当今画坛,却不太注重这些,普遍存在轻文重墨的现象,甚至有些人竟荒唐地认为写意画不需要讲究太多,草草为之即可。他们把“逸笔草草”中的“草草”误解成了粗率、不认真、随意妄为。

殊不知,写意画不是任谁都可以创作的,它是有门槛和条件的。其之所以能够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画种的地位不断得以提高,尤其是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更加如此,是因为写意画与文人画十分接近,彼此存在极大的契合,甚至一致的地方。

写意画强调不求工细,着意注重表现神态和抒发作者的意趣。而文人画则强调神韵,脱略形似,并重视文学修养,以及对性灵、情感的传递。其实无论是对意趣等的抒发,还是对神韵等的表达,归根结底考验着的均是一个画家的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

很难相信,一个胸无点墨的人能够写出“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样令人无限慨叹的题画诗句;也很难相信,一个才疏技拙的人能够创作出“疏斜历乱,淡墨欹豪”的大写意画风。

而当今的画家不少欠缺深厚的文化修养,且多津津乐道于末流的笔墨技法,以至于认技、炫技之风盛行。

但这种炫技,一方面缺乏真情实感的灌注,创作中做作的成分比比皆是,另一方面,要么是将对写意的一知半解,以及手头所掌握的三脚猫功夫加以“堂而皇之”地宣扬、卖弄,要么便是彻底地胡涂乱抹,毫无章法、格调、韵味可言,却仍美其名曰“创新”、“风格”。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