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刷刷手机即可预约疫苗接种 身体不适立即打电话叫医生(1)
日期:[2017-09-18]  版次:[A06]   版名:[广州区势·最关注]   字体:【

■居民正在荔湾区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站进行咨询。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摄

■大约20名长者在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医院学做养生操。 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摄

“家庭医生”渐成城中热词,广州众多社区医院的服务让街坊惊喜——

近日,广州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印发《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及其收付费标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分为免费服务包、基本服务包和个性化服务包三大类型。一时间,“家庭医生”再次成为热词。

其实,广州市早在2014年3月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区在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而在1年前,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当时广州市内各社区医院的家庭医生签约率并不高,有居民患病宁愿问“度娘”也不愿找家庭医生(详见《新快报》2016年7月18日A08/A09版报道)。不少社区医院开始各自探索,希望给予居民信心。1年过去,情况如何?记者近日再次走访市内多家社区医院,发现家庭医生服务不仅签约率大幅提升,而且通过“互联网+”与居家养护结合起来。通过“社区580”平台,居民不仅可以在线咨询,还可以预约给孩子接种疫苗。在白云区江高镇,居民谢阿姨一有身体不适,就打电话向家庭医生求助。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谢源源 朱清海 罗汉章 邓毅富

■制图:廖木兴

●荔湾区 多宝街社区医院6月开始每月140人签约

今年6月,荔湾区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专门设置了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站,家庭医生有了一个更直观的宣传平台,多渠道对家庭医生工作进行宣传,开设家庭医生APP“社区580”、微信群、QQ群,以及入户宣传,每月还开设一两次义诊活动进行宣传。截至目前,该街道辖区重点人群共有3130人签约,占辖区重点人群的50%,高血压患者签约人数为735人,0岁至6岁儿童签约人数为1337人,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签约人数为625人。

在签约服务台,街坊梁阿姨告诉新快报记者,她今年61岁,与家庭医生签约后,每年体检一次,只需交10元。平时,社区医院有量血压、看心脏等服务,有什么问题打电话给家庭医生就可以进行咨询。“比起大医院,社区医院离家更近,而且不用排队,医生也很耐心讲解,平时有感冒、咳嗽的小问题,我都喜欢来社区医院看。签约家庭医生后,有小毛病可以先打电话给医生,或者在‘社区580’上咨询医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医生,更方便。”梁阿姨说。

“社区580”真能“隔空”看病吗?新快报记者使用多宝街的“社区580”APP后发现,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居民不时在这里与医生互动。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告诉新快报记者,居民们在这个APP上咨询最多的,是关于婴幼儿喂养的知识。“最方便的是可以预约孩子疫苗接种,享受VIP服务,不用排队等候。”一名年轻妈妈告诉记者。而记者了解到,对于医院来说预约接种也有好处,可以进行人员分流,根据预约人数安排护士。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多宝街有常住居民3万多人,目前一共配备3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进行网格管理,包括8名全科医生、10名护士。他们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等工作。

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美秀介绍,今年6月该中心开设了签约工作站后,每个月都有140人以上进行签约,服务团队平均每天服务10人以上,多的时候甚至每天二三十人。“现在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接受程度更高了,特别是慢性病人,很乐意签约。”王美秀说。

王美秀说,社区中一些居民需要个性化的家庭医生服务,比如一对一上门看望、康复理疗等VIP服务,这些是收费的,但未来推广还需要政策支持。“辖区的人口数量在增加,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工作多了,服务要求提高了,但是医护人员数量没变,因此家庭医生服务的开展非常需要政策支持。比如增加全科医生的编制,让居民享受个性化服务可以使用医保等。此外还要了解哪些人有这样的需求,不要和免费服务冲突”。

●增城区 截至7月25日 重点人群签约率达59.96%

在增城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被列为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今年,增城区全面铺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部基层医疗机构都开展了此项工作,覆盖辖区所有镇街和村居。

今年,增城区总服务人口约为112.03万人,开展此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共有15家,现已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42队,团队总人数1425人。截至2017年7月25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已与39.83万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5.56%;重点人群签约15.70万人,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59.96%。增城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及告知健康信息11.3万次、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3.1万次、为0岁至6岁儿童提供系统保健指导7.1万次、为孕产妇提供保健指导2.9万次、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8.9万次、为重性精神疾病及残疾人提供健康管理共1.4万次。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