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刷刷手机即可预约疫苗接种 身体不适立即打电话叫医生(2)
日期:[2017-09-18]  版次:[A07]   版名:[广州区势·最关注]   字体:【
■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医院的家庭医生在社区中提供咨询服务。 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摄

●白云区 老人出现异常 “照护580”马上通知医生

“如果被监护人体征数据异常,医院监控大屏幕就会收到报警信息,并同时推送到医生的手机及被监护人子女的手机上,为失能老人提供意外保障……”白云区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团队告诉新快报记者,这是该中心“基于社区照护580平台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探索”项目内容,该项目在白云区“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取得“互联网+”企业组第三名,获得二等奖。

据介绍,这是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团队在长期提供家庭医生服务过程中了解到社区居民“痛点”——年轻人要上班,家里老人只好自己照顾自己,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对健康监管的需求十分迫切。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新市街辖内有大约3000名老年人,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利用社区580家庭医生服务平台探索“家庭医生+居家养护”服务模式,为老年对象提供不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该中心主任黄健忠介绍,服务对象可根据自身情况选定家庭医生(团队),下载APP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家庭医生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免费体检。按服务对象的情况分为健康、非健康、卧床照护3种状态,并根据服务对象的状态和家庭医生的评估选择相应的服务包。对于健康状态的服务对象,该中心可以按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包项目要求,提供相应的免费服务;而非健康状态和卧床照护状态的服务对象,分别可选择一定的有偿服务项目和家庭病床服务。

支持这些服务的照护580系统,通过可穿戴设备及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老人体征,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发出报警信息到医院监控大屏幕、医生手机及老人子女的手机上,为失能老人提供意外保障。

白云区江高镇大石岗村村民谢阿姨患有多种老年病,由于血压突然飙升,她曾经历过一次死里逃生,从此格外注意健康问题,还主动与江高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签约。“签约之后,感觉医生就在身边。我一有身体不适,就立即打电话向家庭医生求助。”她告诉新快报记者。

像谢阿姨这样随时致电家庭医生进行健康咨询,只是家庭医生服务项目的其中一项。家庭医生及其责任团队,以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项目为基础,免费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行动不便的签约居民提供上门访视服务。“还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护理,在预约、就诊等方面给予一定优先,为有需要的契约家庭成员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白云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还提供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比如,通过网络或电话为契约家庭提供健康咨询、预约、登记等服务;开展门诊预约服务,签约居民首诊和双向转诊服务;为残疾人制订康复计划,指导和督促康复训练等。“尤其是对于患有疑难杂症、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级医疗机构诊疗的患者,家庭医生会及时提供转介、转诊服务。”这位负责人说,随着家庭医生服务的范围和方式不断完善,居民开始尝到“甜头”,家庭医生签约率比以往大幅提高。

●海珠区 家庭医生线上签约和预约覆盖18家医院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海珠区去年只有少数社区医院借助“互联网+”提供家庭医生服务,今年已有多家社区医院加入这一阵营。

今年7月,海珠区卫计局正式推出全省首个家庭医生签约小程序“海珠家医580”,实现家庭医生线上签约和预约,目前该程序已在全区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它可以显示离居民最近的社区医院的地址、联系方式、家医团队介绍等。居民不用再跑到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现场签约,在家即可签约,还可以在线预约家庭医生。

在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就诊的退休市民胡阿姨在走廊上不停和医生护士打招呼。和很多老街坊一样,她也是家庭医生的常客。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她说:“我很久没去大医院了,没什么大病,一些小病在社区医院找家庭医生就解决了。”

2013年,海珠区在沙园街广重社区试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已在区内18条街道全面铺开。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一些老人在“自助式健康小屋”内测血压,顺便交流饮食心得。走进小屋里的健康科普室,记者看到大约20位长者正聚精会神地跟着志愿者学习养生操。

“我有慢性病,每个月都要来看医生。”在该中心二楼的家庭医生工作站,50多岁的陈阿姨告诉新快报记者,她和签约的家庭医生预约了当天上午就诊,了解自己的病情有没有变化,然后开点药回去。“预约基本不成问题,来医院也不需要排队,因为都和医生约好时间了。”她还说,如果身体不舒服不能走动,也可以打电话提前预约家庭医生上门来服务。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海珠区将建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组成的1+1+1签约组合,将二级、三级医院的专家纳入签约团队,并试行上级医院预约号源优先开放、转诊“绿色通道”、药品“延伸处方”等优惠措施,提升签约居民的获得感。此外,将拓宽签约服务途径,逐步开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APP和公众号,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放家庭医生自助签约机等。

●越秀区 五星级家庭医生签约病人超600人

今年8月,在广州市首届十大五星级家庭医生及网络人气家庭医生评选活动中,越秀区大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赖国彬被评为五星级家庭医生,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徐戟、梅花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李梅分获网络人气家庭医生第一名和第三名。

在票选中,徐戟共获得63828票,被街坊们认为是实至名归。新快报记者采访了经常“帮衬”徐医生的光塔街居民李女士,她说,过去在社区医院排队找徐医生看病,一般要等2个小时以上,“有一次我爸爸疑似患了感冒,好不容易排队找徐医生看病,他一看就判断是被诺如病毒感染,对症下药,我爸爸当天就好转了。3个月前,我们与徐医生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看病就更加方便了,有些小病甚至在微信群里问问,一下子就解决问题了”。

“徐医生医术高明,服务也很好。”李女士说,签约家医后,有一次她的父亲跌伤骨折,需要卧床,家庭医生向他提供了家庭病床服务。另外,社区医院还不定期举办“心脏病发如何急救”、“高血压患者怎样进行食疗”等内容的健康医疗知识讲座,家庭医生们会在现场解答街坊的疑问。

身为五星级家庭医生,赖国彬目前负责的签约病人有600多名,可谓粉丝众多。赖国彬上班时接诊签约病人,最多试过一上午看了167位。对街坊们来说,他像一位贴心又细致的知己朋友,只要是看过的病人都能记住样貌和病况。下了班,赖国彬搭地铁回家途中,以及回到家中,都会回答病人在微信群里提出的问题,教病人煲汤、泡脚、收拾房间,和转诊之后心情紧张焦虑的老人通电话,妈妈们选奶粉、尿布,他也会提出建议……

探索

家综建立 “社工+医生”模式 贴心服务居民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广州市各街镇向市民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除了社区医疗机构以外,还有不少公益机构在创新探索社区医疗的新模式。

新快报记者近日从白云区京溪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京溪街家综)了解到,该中心有一批社区医务社工,他们通过链接资源、义工支持、家属交流、康复互助等资源共享平台,让辖区居民享受到便利的社区医疗服务。京溪街家综主任龙淦表示,希望通过引入社工专业力量,联动家庭医生的健康管理服务,搭建起社区居民和社区医务社工之间的沟通桥梁,探索建立“社工+医生”双向协作服务居民的社区医疗模式。

李姨(化名)是居住在京溪街的外地人,10年前大儿子首次发作癫痫后,李姨举家来到广州为儿子寻医,之后就留在了广州。“李姨儿子的状态每况愈下,家庭经济窘迫也让李姨不敢轻易带儿子去医院检查,并萌生了放弃的念头。”社工李玉霞介绍,对此,京溪街家综社区医务部通过链接医疗资源和社区义工资源,帮助李姨儿子完成身体健康状况评估,还联系了社区医院,为李姨儿子提供包括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在内的免费体检服务,并招募义工定期上门探访。“通过情绪管理、小组活动等方式,让李姨情绪稳定下来,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