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名校跨区办分校,能否促进教育均衡?
日期:[2017-09-26]  版次:[A02]   版名:[新见]   字体:【

头条

■洪绩

据《新快报》报道,2017新学年,广州各区大手笔调整优化教育布局。记者粗略统计发现,今年广州各区都有名校分校“开张”,截至目前,除南沙区外,各区共新增17个名校校区。

从名校开分校的形式上看,或名校建新校区,或名校与普通学校合并办学,且不限于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老城区,还扩散至新的区域。理论上,一方面有利于推进教育强区名校资源的均衡分布,有助于遏制择校现象;另一方面则可借力名校带动其他区域相对后进的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缩小“名校越强、弱校越弱”的两极分化。此外,诸如越秀区探索公办学校委托管理民办学校的做法,也不失为积极的举措。

然而,学校作为育人机构毕竟不同于市场流通的商品,普通商品贴上名牌标签就即刻摇身一变为名牌产品,但普通学校挂上名校的牌匾并非自然就实现名实相符。可以说,无论是名校自身新增校区还是资源整合,真正决定其成效的功夫在“挂名”之外。

名校除了硬件设施普遍比普通学校胜出一筹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其拥有相对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优质师资和人文积淀等要素。“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所学校的硬件条件可以靠投入快速提升,而名校的要素积累则需一个过程。由此不难想到,调整优化教育布局,不是简单地给后进的学校挂上某某名校分校的牌子,贴上光鲜的“标签”,而应该是名校办学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实实在在地输出、共享和培育。换句话说,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大计实施,不应是名校数量的单一扩张,而更应有教育质量的同步提升。

具体而言,只有将名校拥有的优质要素复制、移植到新校区或合办的学校,才是真正意义上发挥名校的影响带头作用,触发“名校效应”。此中须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诸如,过去提倡名校校长、教师轮换交流到普通学校实施起来或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局,难以落实到位,而名校办分校或合并办学就直接打破了区与区、校与校之间的壁垒,使优质师资共享、取长补短以实现相对均衡有了条件。

仍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名校办分校还是合并办学,需要强调责权的统一。在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上,宜将名校与分校或合并办学的学校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以从根本上调动名校着力办好分校和合办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所有教师的待遇应当一碗水端平,切忌厚此薄彼,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今天我们看到了广州均衡教育资源的诸多积极探索,更期待未来见到促进义务教育公平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