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构建复兴伟业的精神坐标(2)
日期:[2017-09-30]  版次:[A04]   版名:[砥砺奋进的五年]   字体:【

(上接0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持久的中国力量

——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

2014年2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明晰、意味深长,“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系统阐明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14年五四青年节,他来到北京大学,勉励广大师生“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2016年2月,他深入江西南昌社区考察,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社会都要努力抓,社区要利用自己的平台和优势做好”;今年全国两会上,他看望与会全国政协委员,希望广大知识分子“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和风化好雨,润物细无声。

如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成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邃的思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欲树正气,先正官风。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

——弘扬优秀传统,汲取文化养分。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

对道德模范,习近平总书记格外牵挂与赞许。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向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致敬。他说,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心有大我”的归国科学家黄大年……对他们用生命书写的先进事迹,习近平总书记予以高度评价,发出向他们学习的号召。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创造的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

以上率下,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对广大道德模范的尊重,激励全社会向榜样看齐——

扶贫济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献血等献爱心行动,传递人间真情、彰显美德善行;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和星级文明户创建,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让家庭建设成为社会建设、国家建设的有力基点;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实践活动,使忠于职守、建功立业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滋养心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和引领下,汇聚全社会努力,让崇德向善广植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将为推动社会进步凝聚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

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领新时代的中国风尚

——顺应筑梦圆梦的新阶段新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建活动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精神文明建设指明方向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如何落实到城乡基层?理想信念的明灯如何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央文明委印发的《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作出明确回答——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就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良好风尚的维护者。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说,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形象的比喻,为文明城市建设明晰了思路。

更加科学的规划、更加合规的建设、更加优化的管理、更加贴心的服务……近年来,随着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一座座城市“像绣花一样精细”地推进更高水准文明城市建设。

在江苏张家港,文明创建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打响了“文明张家港”品牌,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在浙江杭州,“最美品牌”久久为功,“最美人物”不断刷新城市文明的高度;在福建厦门,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百姓深切感受到居住环境的改善;在河南许昌,“15分钟健身圈”方便居民走出小区找到健身休闲场所……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正在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细胞”。

从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到要求“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习近平总书记为文明家庭创建指明了方向。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指导下,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百花齐放、成果丰硕。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作用,做实功不务虚名,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健全制度,引领文明风尚。《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一项项制度陆续出台,精神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日趋完善。

——弘扬法治,提升全民素养。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各地普法工作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让全民法律素养显著提高。

——厚植文化,挖掘时代价值。从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门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到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不断启迪人们的思想、温润百姓的心灵。

——管导结合,打造清朗网络。依法集中查处违法网站和网络账号、严厉整治网络直播平台涉“黄”问题……监管部门直击网上“病灶”,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的网络新生态逐渐形成。

成风化人,明德至善。

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变化和成效,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要求“同频共振”,在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也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蔚然成风。

“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摆脱贫困》一书,记录了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有关“正确认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的思考。

这是一种一以贯之的情怀,昭示着继往开来的事业。

望眼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精神文明建设必将结出累累硕果,凝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的磅礴动力,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