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大车”王友发: 率队研发开车模式 规避广珠城铁地形风险
日期:[2017-10-08]  版次:[A07]   版名:[砥砺奋进的五年·学习南粤工匠 与广东共奋进]   字体:【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王友发。

做高铁司机有多难?每隔30秒踩一次踏板,零误差掌握上百种手势

国庆假期铁路运输迎来客流小高峰,高铁出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乘客舒心体验背后,是高铁驾驶员的默默付出,他们被誉为铁路上的“飞行员”。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机务段技术员王友发是他们中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员,自1994年进入广州铁路,他一干就是23个年头,其中大部分时光是在约3平方米大的驾驶室中独自度过。

王友发先后担任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司机,2007年任动车组司机,曾参加武广客运专线、广珠城际、广深港客运专线的联调联试工作。凭借精湛技术,2015年3月,王友发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王友发

人物档案

男,1972年生,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机务段技术员。2008年代表广州机务段动车组司机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赛,以全路CRH1型动车组项目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路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和“火车头奖章”3项殊荣。2015年3月,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停靠时 车上贵宾感觉不到晃动

2011年3月28日,王友发突然接到去海南担当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金砖五国领导人的专特运任务。

“说实话,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王友发说,当时他心里并没有底,因为自己当时还从来没有单独驾驶过CRH380A型动车组,对它的性能及操作要领了解不多。而这个任务对列车司机的要求是一星期完成练习,做到100%平稳精准对标停车,因为停车时车门必须对接上地面红毯。

接到任务的第二天早晨,王友发迅速到武广高铁跟随CRH380A进行学习。随后在去海南途中,他在列车上利用一切时间学习CRH380A型动车组基本理论知识。

到达海南后,王友发每天跟车实操4至6趟,在练习过程中,他每次停车后都会详细记录相关数据。晚上回到宿舍,他马上分析整理数据,寻找规律。第二天上车后,他再利用实操机会对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经过反复琢磨,王友发总结了一套“启动平稳、加速快、停车对标精准”的操控模式。

2011年4月15日,王友发驾驶的9906次动车组列车迎来了客人——时任巴西总统罗塞夫。后来工作人员反映,在博鳌进站停车时,零厘米误差停靠,罗塞夫行走在动车组上没有感觉到任何晃动,不由连连称赞。

“以前的评分标准是误差在20cm以内不扣分。”在日常操作动车组的停车位与固定停车标的距离,王友发能够做到“零厘米误差”。

车开得好 线路地形隐患也能规避

王友发在技术方面可是拿得出手的。早在2008年,他就代表广州机务段动车组司机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赛,以全路CRH1型动车组项目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路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和“火车头奖章”3项殊荣,获破格晋升高级技师资格。

为了攻关技术难题,2013年4月,广州机务段组建了“王友发动车组司机技能大师工作室”,由王友发带领第一代高铁司机尖兵,共有高级技师5人,技师7人。

据王友发介绍,由于线路地形原因,广珠城际铁路动车组在运行中会出现多起滑行,这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王友发组织带领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开展广珠线防滑操纵模式攻关,摸索使用低制动级位(3级以下)调速的模式,并修订防滑行操纵注意事项,并制作成提示卡,供广珠城际铁路动车组司机进行参考,有效地杜绝了滑行的安全隐患,规避了风险。

而针对武广、广深港线动车组制动系统不断升级,带来动车组司机停车对标不准确的难点,王友发重新对武广线、广深港线15个站进行操纵数据的摸索,并据此对动车组停车对标操纵模式进行优化。

在驾驶室的操作平台下专门设置了一个小踏板。司机在驾驶中,每隔30秒必须要踩一下小踏板,否则“警惕装置”会报警,如果在报警10秒后还没踩,列车就会自动紧急停车,保证旅客安全。

最厉害的司机人称“大车” 他就是“王大车”

“23年来,我经历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的发展。”王友发感叹。1994年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建成通车,这一年不仅是他入职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中国高铁起步的一年。

从1999年开始到2002年为止,期间经历了国产动车组的研发高峰,诞生了以中华之星、先锋号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国产动车组型号,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早期自主研发的动车组高达20多个品种,总产量达到67列。

与高铁同步成长的还有王友发的个人经历,据了解,业内大家会称呼技术精湛的列车司机为“大车”,而王友发就是车间里的同事和后辈们口中的“王大车”。被问起秘诀,他给出了最简单朴实的答案:“多看、多练、多积累。”

2015年,中国高铁事业的又一突破就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下线。“现在,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一张亮丽名片。”在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高铁驾驶室里,王友发告诉记者,如今他主要担任起了车间的职教工作,负责培训、指导其他司机。

据了解,高铁司机每个人每个月平均要考试三四次,有时6次,车间有500多人,那意味着有两三千份试卷需要改。对此,王友发很淡定,他直言教年轻驾驶员,他始终践行“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高铁精神。

开高铁是个精细活 “大车”也要随身带风油精提神

采访手记

结束采访后,王友发带记者来到站台参观高铁驾驶室,在不到3平方米的驾驶室内,5块显示屏嵌在弧形的操作台上,操作平台上的手柄是司机最常用的设备。王友发说:“自己现在基本上不开了,还是怀念之前的日子。”

他很快坐到驾驶座上,记者在驾驶座背后看着他熟练地检查起设备,看停车状态下的数据是否正常。很多乘客以为,做高铁司机比较轻松,只要按几个按钮,就可以完成了。“实际上,高铁司机的操作步骤非常多。”

王友发对着仪表比着手势,他解释说,除了30秒踩一次踏板之外,每遇到一个信号,要做出相应手势同时呼唤一声,这是为了避免看错或者误判,这样的手势有100多种,每次必须做到零误差。

不仅如此,在整个铁路的调动系统中,司机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技术要求,且出于安全驾驶考虑,对司机的生活亦有要求,比如睡眠时间、定时关机,“司机还得有计划控制饮食,驾车前少喝水,在开夜班车时司机难免疲惫,我出勤时会带上风油精提神。”

■新快报见习记者 何生廷 记者 黄婷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