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用勤劳双手换取城市干净环境
日期:[2017-10-11]  版次:[A11]   版名:[基层党代表风采]   字体:【

党的十九大代表、广州黄埔区城管局垃圾收运工颜柏青:

一身朴素的环卫工人服,不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结满老茧的双手——这是广州黄埔区城管局车队垃圾收运工颜柏青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自1993年来到广州务工,颜柏青在这个岗位上一待就是24年。从清晨6点钟开始,他每天要跑80多个垃圾收运点,收装处理垃圾超过20吨。他勤勤恳恳,不言脏累,二十四年如一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换取城市的干净。

“作为一线环卫工人,我的一举一动既不惊天动地,也无需面临生死抉择。但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都坚持用党员的标准丈量自己,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只求拥有一个无悔的人生。”颜柏青说。

每日走的里程超过200公里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颜柏青24年来从事的都是最平凡的一线工作。但他勤勤恳恳、踏实努力,不怕脏、不怕累,恪尽职守,立足工作岗位高标准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组织和人们的认可。

“几乎每天清晨都是5点钟起床,6点正式出车,到下午5点左右下班。”颜柏青说,作为一名垃圾收运工,他的工作就是到各个垃圾收运点,将垃圾装车。一天要走80个左右的收运点,每日行走超过200公里,垃圾收装量一般在20吨以上。

“工作不分内外,用得着的他都愿意做。”这是颜柏青的工友对他的评价。除了每天的垃圾收运工作,颜柏青还坚持每天打扫各个垃圾收运点,把垃圾桶清洗放齐。当车队有临时的保洁任务,他总是主动请缨出车;垃圾量多的时候,他主动加班加点;工友有急事请假,他主动顶班不推辞。

“在很多人眼中,环卫工是脏苦累的工作,是底层职业。不过我很珍惜这份工作,热爱这份事业。”颜柏青说,无论做哪一行,只要认真去干、安心去干,就能干好,就能得到社会的尊重。

利用“劳模办公室”技术创新

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后,广州黄埔区城管局为颜柏青成立了“劳模办公室”。颜柏青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立足行业现有环卫保洁机械化设备和社会资源,不断破解机械化作业的问题和困难,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的效率,减少了二次污染,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劳模办公室”,颜柏青展示了三个防滴漏装置。“这是环卫作业车防止污水滴漏的设备。过去污水滴漏问题一直是环卫作业车辆的老大难问题,不仅会影响路面整洁,还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车辆原装的防滴漏装置不是很成熟,密封性低,防滴漏效果不尽如人意。”作为环卫工人里的老兵,颜柏青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还不断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结合多年来的环卫作业经验和心得,颜柏青和同事们对污水滴漏装置进行技术更新,改造了滴漏装置的污水盖。2015年颜柏青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们继续研发“第三代”改良式污水盖,大大减低了装置损耗,更换周期从原来的1-2个月,大幅延长到半年甚至更长的周期,防滴漏效果好。“原来队里花在这一项目上的经费投入每年要20多万元,现在只需2万-3万元即可。”对于颜柏青的创新,车队负责人不断竖起大拇指。

“党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再难,也要去做。”颜柏青说,自己正从“踏实去做”向“思考怎么做”转变,力求站在促进广大基层外来务工人员生存发展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角度,推动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让他们生活更幸福。

对话

颜柏青:希望更多人才加入环卫行业

新快报:您是什么时候入党的?入党的“初心”是什么?

颜柏青:我是2014年12月19日入党的。入党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线环卫工人,我的职责就是清洁市容市貌。自1993年加入环卫队伍以来,我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敬业奉献、事不避难。2014年入党以后,我依然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不忘初心、服务人民,为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新快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作为其中一员,您认为劳模彰显的是怎样一种精神?

颜柏青:我认为劳模彰显的,是一种不怕苦、不怕累,敬业奉献、投身实业、服务人民的精神;劳模是引领工人阶级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先锋模范,彰显着时代正能量。2015年4月,我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这个荣誉,让我有更好的渠道为一线工人提建议、谈想法,让我有了更大的平台为一线工人做实事。我将充分发挥党代表和劳模的先进性作用,为来自最基层的工人群体办实事、做好事。

新快报:十九大即将召开,您会把哪些基层声音带到会上?

颜柏青:近年来,环卫行业高速发展、不断进步,机械化、专业化程度大大提升,但当前行业薪资福利待遇偏低、岗位发展前景不明朗,很难吸引年轻有文化和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希望进一步提高环卫行业作业人员薪资福利待遇。

新快报记者 董芳 通讯员 余秋亮 黄慧敏 唐慧 胡有秀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