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让人才“城至如归”,软件建设亦不可少
日期:[2017-10-13]  版次:[A02]   版名:[新见]   字体:【

■张晓雨

据报道,最近,武汉市发布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住房和收入的新政。其中包括凭毕业证就可落户、购房租房可“打八折”、出台最低年薪指导标准等。

从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的实施,到全面放开大学生落户门槛,再到如今政策再升级,从落户条件、安居住房政策和薪酬收入等方面解除人才落户的后顾之忧。今年以来,为了留住人才,赢得第二次人口红利,包括武汉在内的多个城市可谓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落户,或许只是留住人才的第一步。毕竟,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从政策出台到落到实处,再到让人才切身体会到政策的红利,需要经过漫长的周期。以住房问题为例,按照人才新规,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为解决留汉大学生住房难问题提前做准备。看似优惠的政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大学生就读期间有无经济能力缴存公积金?如果住房政策无法惠及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那政策红利如何体现?

纵观当前各大城市为了吸引人才落户而出台的各项政策,涵盖住房、收入、就业等方方面面的福利,城市管理者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打造大学生人才落户的“本地样本”,但从“逃离北上广”到“逃回北上广”说法的转变,可以窥见目前不少城市仍然面临留不住人才的尴尬。这很可能是因为,比起经济上的福利,不少求职者往往更看重一座城市是否拥有公平的竞争机制、畅通的上升渠道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也就是说,在深耕指导性工资标准、宽松的落户条件、优惠的购房政策等硬性指标时,不能忽视影响人才落户的软性因素。这种软性因素,不仅体现在人才落户后能够获得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红利上,更体现在由城市文化、城市内涵带给公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上。

落户城市极有可能成为人才除家乡外的第二落脚点,人们如何选择这个第二落脚点,想必城市中的软性指标同样至关重要。这也启发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真正留住人才,在升级各项优惠政策之余,有必要同时兼顾对城市文化底蕴和营商环境的建设。用一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来吸引人才,用城市的内在魅力和健康生态来留住人才,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