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山水画家要引领人们审美走向
日期:[2017-10-15]  版次:[A21]   版名:[收藏周刊·论道·山水创作]   字体:【
■刘思东作品

■郑泽杰作品

■赵春恒作品《英德石》

■姚涯屏作品 岭南春晓

■莫世峰作品

■金仁贵作品 山居春晓

刘思东郑泽杰、姚涯屏赵春恒等两地开展,大家热议:

岭南画家最近在“走出去”与“引进来”方面,又有了一些动作,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山水画艺委会主任刘思东三个月深度游历美国后,再次把海外华人画家郑泽杰“引进来”,在古元美术馆举办二人展,而“湘籍画家”莫世峰、金仁贵、姚涯屏、赵春恒则在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再次集体亮相,他们的艺术,分别诠释着在多元文化交流的时代中,如何坚守自己的艺术探索方向。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让当下的笔墨艺术“走出去”

是我们共同思考的命题

继去年在高剑父纪念馆举办“东成西杰——刘思东郑泽杰国画作品联展”后,刘思东与郑泽杰再次于10月10日在古元美术馆举办二人展,十多年前就移民美国的郑泽杰早在2007年便开始得到岭南大家欧豪年的指导,虽然身居国外,但他对传统山水却情有独钟,“以传统为本,折衷中西。在复兴中国画的理想上,建立自己的艺术天地。”是欧豪年对郑泽杰的教导,而他则坦言:“我会着重把传统与书法线条、篆刻的金石结合融汇到作品里面,以建立自己的艺术天地,继续发扬岭南画派的进取精神。”

谈及海外的中国画传统时,他称:“现在岭南画派在海外主导了整个(中国画)画坛。”这一点,也是刘思东最近三个多月在美国体会最深刻的,“这次到美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美国的一个博物馆,竟然有一个赵少昂的独立纪念展厅。这说明岭南画派在海外影响力很大。”他告诉收藏周刊记者,在美国的唐人街,中国传统绘画的气氛相对浓郁。“岭南画派在‘走出去’方面已经树立了典范,我们作为当代的岭南画家,如何再次让这里的文化艺术传播出去,把属于这个时代的笔墨艺术‘走出去’,是我们共同思考的命题了。”

刘思东表示:“当今的艺术家要有引领人们审美走向的使命感。”

“师心不师迹,我们不能总是跟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

10月14日,“造化有情——莫世峰、金仁贵、姚涯屏、赵春恒作品展”在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开幕。参展作者莫世峰、金仁贵、姚涯屏、赵春恒均来自湖南,师从湖南名宿王憨山先生和陈西川先生,并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

这个展览是继2016年元月在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素心写物——莫世峰、金仁贵、姚涯屏、赵春恒小品展”后和2016年底在肇庆学院美术馆举办的“致敬西江”联展后的第三回联展。这次展览的题目“造化有情”来自林丰俗老师所题,广州美院国画学院院长张彦教授在为这次展览写的序里面讲道:清代诗人张维屏《新雷》诗云:“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林丰俗老师生前曾多次在自己的作品里题此诗句,主张“造化有情”。金仁贵、姚涯屏、赵春恒、莫世峰都曾以各种方式接受过美院的教育,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次的联展和出版物均以此为题目,既是感悟其所学所用,也是表达对前辈的敬意和缅怀。

现为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的莫世峰从蹲在马路边的书摊蹭看小人书开始,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谈及日后的突破口,他说:“写意画的‘快’是一种本事,写意画的‘慢’也是一种功夫。我想在题材上以茶文化为主要载体,探索当代语境下的写实性水墨人物画的形式语言。”对于中国画的线条方面,他有自己的看法:“水墨人物画的线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只有慢下来,才会留意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对比,留意线条的长短粗细、干湿浓淡、快慢缓急,留意线条组合的疏密、节奏与韵律;只有慢下来,才会留意线条与墨块的相融、相让与对比。”

金仁贵自小在外祖父王憨山先生的引导下走上艺术的道路,然后又先后在广州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就读。从湖南到岭南,从广州到北京,经历了较大的地域跨域,加上他丰富的社会实践,他的作品因此兼具了南方的秀美和北方的雄浑。他感叹,“美学是一种心灵的游戏,它带来的是一种悦己怡人的自由感。”

虽然同属源自湖湘文化,但姚涯屏所走的方向却与大多数画家不同,他的追古已经逐渐成为了标志性的符号。他自称为“伪古典主义”。虽然姚涯屏师从王憨山,但似乎却看不到老师的影子,他认为:“师心不师迹,我们不能总是跟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要根据自己的性情去寻找自己的方向。这也是王憨山先生的主张。”

十八年前,怀着对梦想的追求, 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讲师的赵春恒和几位画友,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下车便直进考场。就这样,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成了他梦想的摇篮。从学生到老师,赵春恒称:“我常反思到底应该怎样去向老师学习,怎样去继承传统经典和表达现实情感。”

赵春恒在谈及自己与其他三位好友的交往时,他作了到位的点评:“莫兄作画大胆,率性,并能潜心深入地去挖掘自己有兴趣的题材,且不断提炼笔墨,寻求突破;仁贵兄在绘画上不断进步,在生活中又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并且能使这种能力自然地流露在作品,老姚心境平和,不断深入传统经典研究,且10年如一日而不倦。不温不火的性格做事总能三思而行,所以作品上流露出平和悠远的气质!和姚兄聊天则常常令我惭愧,他丰富广博的阅读和严谨的逻辑是我不具备的!”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