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大博物馆逛腻了?广州各区特色“微博”等着你(2)
日期:[2017-11-06]  版次:[A09]   版名:[广州区势·最关注]   字体:【
■昨天,“红豆杯”大学生粤剧粤曲网络大赛颁奖仪式在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 新快报记者 郗慧晶/摄

■11月5日,洗衣世界文化博物馆在增城新村天天洗衣厂区开馆。 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摄

■在洗衣世界文化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一款手摇洗衣机。 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摄

到白云区看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来越秀区参观明清时期眼镜品读历史,到荔湾区了解十三行变迁……

越秀区

编织“微博群” 展现老城历史沉淀

越秀区是老城区,有着悠久历史,遍地是宝。目前,该区共建有微型博物馆30多个,它们一般隐藏在社区中、小巷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蕴藏着老城的记忆密码,以亲民的面孔述说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广州故事。

“聚点成群,成为了越秀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曹磊评价称,越秀区编织独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微博群”,实是明智之举。

●广府本草博物馆

窄巷深处草药飘香 花坛中种药材

越秀区白云街大沙头东四巷临街的巷口有一个小铺,铺匾上写着“广府本草博物馆”等字,为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于2015年手书放大。

广府本草博物馆之所以选址于此,是有一定背景的。20世纪50年代之前,大沙头一带是水上居民聚居地,大沙头码头上泊满交通艇、鱼虾艇、小贩艇和住家艇等各类船只。大沙头东一带成为货物集散地,广府人经常使用的生草药和中成药都在此上岸,商贾云集于此采购,逐渐衍生出多家中草药房、中医馆和凉茶铺。后来,政府引导水上居民上岸居住,陆上交通日趋发达,船只逐渐减少,码头中草药生意日趋式微乃至消失,但药膳文化已深深融入人心。如今,广府本草博物馆建成,又唤起人们对中草药、汤膳和凉茶的关注和热情。

博物馆三楼的广府本草学堂,平时有各种养生、健康知识讲座。五楼百草园用花盆、花坛种植了各种药材,给参观者一个近距离认识和观察的机会。

●锦泉眼镜博物馆

镜中世界明察秋毫 细看师徒传承

锦泉眼镜博物馆位于北京路360号,是由老字号“锦泉眼镜”开办的博物馆。“锦泉眼镜”开办已逾60年,是广州眼镜行业唯一的老字号。“锦泉”得名于其创始人的名字何锦泉。据何锦泉口述,锦泉眼镜的前身是“联合眼镜水笔生产合作社”,第一间门店由其师傅郭炳先生于1956年在小北路开设。

锦泉眼镜博物馆中有几件郭师傅留下来的遗物,从中可以看到广州城市文化师徒传承的历史变迁。一是关于眼科疾病治疗的书籍和散落的书页,二是“师徒契约书”。因郭炳痴迷于眼镜事业,终身未娶,晚年他确定徒弟何锦泉为其事业的唯一接班人,因而订立此契约。

此外,锦泉眼镜博物馆还收藏很多与眼镜相关的文物,包括明朝眼镜专家孙云球设计的一副古董眼镜,清代的犀牛角水晶眼镜、玳瑁眼镜和“裕明斋”出品的眼镜,还保存着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眼镜加工工具、1905年威斯康星州生产最早的综合验光设备。

●中国(广州)民间金融博物馆

“999纯金”大金块 整齐放在墙边

2013年6月23日,中国内地第一家民间金融主题博物馆——中国(广州)民间金融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位于长堤大马路268号首层,是民国时期私立银行之首——金城银行广州分行旧址。

博物馆墙壁上挂着金城银行简介:“民国六年创立,分支行遍设各地,竭诚为社会服务,手续简便、保障稳妥”。长堤大马路毗邻珠江,骑楼林立,在民国时期是广州金融商贸中心,是商业文化发源地和广州金融发源地,有“中国金融第一街”的美誉。

新快报记者在该馆内看到,大堂内设有旧时银行柜台和大堂经理室。大门墙边按金字塔形状整齐码放“999纯金”大金块,墙上的押契让人怀旧遐想。

馆内收藏了各历史时期典当、票号、钱庄、银行、证券、保险等民间金融业藏品的实物、照片,其中很多是从民间征集而来,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民间金融发展史。

荔湾区

听粤曲睇文物 市井风情扑面而来

荔湾区也是老城区,沉淀着不少历史文化和建筑精华,粤剧艺术博物馆荟萃了岭南文化精华,融合了戏曲魅力。走进这座具有岭南风格、水乡特色的中国园林式博物馆,只见六组院落错落有致,共同形成一曲起承转合的“山水合音”;十三行博物馆展现了十三行的辉煌历史,馆藏文物主要为王恒、冯杰伉俪无偿捐赠,1500多件(套)展品足见捐赠者对文化的深情。来西关听粤曲睇文物,市井风情扑面而来。

●粤剧艺术博物馆

师徒30余人联手雕出《六国大封相》

11月5日,位于荔湾区恩宁路127号的粤剧艺术博物馆内粤曲声声,第四届“红豆杯”大学生粤剧粤曲网络大赛颁奖仪式暨获奖优秀节目汇演在这里举行。对唱、独唱、折子戏,参赛节目种类多样,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等14所高校学生参与,粤剧艺术博物馆也因此再次引起市民关注。

2016年6月9日,粤剧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在这座占地1.72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内,一步一景,荟萃了岭南文化精华,融合了戏曲魅力。这一座在闹市中的博物馆,吸引着私伙局前来表演,也吸引着喜爱粤剧的老广甚至外国友人前来参观。

博物馆内的普天乐是一座二层园林建筑,入口门楼的石湾公仔脊饰、建筑山花上的福寿灰塑、建筑室内的广府木雕挂落与家具陈设,均显示出广府民居注重装饰丰富绚烂的特点。而另外一座琼花堂则是粤剧艺术博物馆中潮汕装饰风格的代表建筑,琼花堂从梁架形式到装饰雕刻处处体现出潮汕地区木作工艺的独树一帜,由潮州传统木作师傅肖楚明、肖淳圭父子修建。

广福戏台是粤剧艺术博物馆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建筑,也是整座园林之中唯一一座纯木结构建筑,取名广福台意在向佛山祖庙万福戏台致敬。广福台上的贴金木雕雕刻,处处显示出广府文化特色。广福台上的砖雕作品《六国大封相》选自粤剧中最为经典的排场戏,由广府砖雕传承人何世良大师带领30名弟子,历时一年制作而成。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广彩广绣油画漆器 见证外贸史话

广州彩瓷、通草画、广绣、象牙器、外销扇、五常家具以及银器、珐琅器、玻璃画、水彩画、油画、漆器……在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可以让人一窥十三行的辉煌历史。

十三行博物馆位于清代十三行商馆区遗址(广州文化公园内),是专题性历史博物馆,常设“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和“王恒、冯杰伉俪捐赠文物专室陈列展”,以大量珍贵的文献史料和海内外遗存的文物,展示十三行的辉煌历史。馆藏文物有1500多件(套),涵盖了清代广州的主要外销工艺品。

今年9月26日起,该馆向市民展示100多件新收藏的文物精品,包括洛克菲勒纹饰广彩瓷、广绣、广式家具、外销画、外销银器等,涵盖了清代从十三行输出到欧美各国的外销品大部分种类。

增城区

旧熨斗洗衣机 洗衣文化你知多少?

摇动手杆就可以使用的手动洗衣机、世界上最早的缝纫机、从古至今的各式熨斗……这些设计奇特、市面上少见的珍品藏品都来自于洗衣世界文化博物馆,11月5日,全球目前最大的洗衣文化主题博物馆——洗衣世界文化博物馆在增城区仙村镇正式开馆,免费对公众开放。

洗衣世界文化博物馆展示面积近1000平方米,整个博物馆由广州美术学院展示设计系主任童小明教授担任总设计师。

该博物馆内有4个展区,展示了从远古时代至今,人们生活环境的历史变迁。在这里,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古代美索布达米亚人使用过的肥皂、古埃及人使用过的洗涤剂,还可以通过壁画观看到西施浣纱、皂角洗衣等古人日常生活情景。

整个博物馆内有上千件藏品,从19世纪到21世纪的熨斗、缝纫机等洗衣文化相关的物件,博物馆一楼还设有企业资料馆和中小学生科普图书馆。

在一面“古玩收藏”墙上,摆放着自工业革命以来,中国各个时期的熨斗、缝纫机等,包括“东方红”、“蝴蝶牌”、“上海牌”等伴随了几代人的中国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创办该博物馆的企业还从国外购买了18世纪、 19世纪的洗衣锤、缝纫机、手工洗衣机等作为展品。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