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骨痛、肾功能不全、贫血和反复感染 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日期:[2017-11-07]  版次:[A27]   版名:[慧生活·护]   字体:【
■廖木兴/图

骨痛、泡沫尿、贫血导致脸色苍白、经常伤风感冒、时不时感染肺炎……当这些症状或多或少地发生在同一人身上,就要警惕是不是得了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我国进入老年社会后,各种中老年人病越来越常见,其中,多发性骨髓瘤就是多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的。专家表示,警惕和及早识别疾病早期症状、及时到血液科就诊并坚持规范化治疗是对待多发性骨髓瘤的正确方式。

■新快报记者 梁瑜

多发性骨髓瘤排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很多国家其发病率已超过急性白血病,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中国医师协会骨髓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李娟教授指出,我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是59岁,随着人口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剧以及检测能力的逐步增强,我国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也将呈上升的趋势,预计发病年龄也会提前。

然而,目前我国公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同时,由于多发性骨髓瘤起病较慢且症状缺乏典型性,与其他科室疾病很难区分,导致患者延误治疗时机、预后较差。有数据显示,60%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初期或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会出现骨痛和骨折的现象,不仅增加临床治疗难度,而且造成患者极大的伤残率。另外,有20%-50%的患者伴有肾脏损伤,如肾功能不全以及需要进行血液透析。

中国医师协会骨髓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路瑾教授强调,如果出现骨痛、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贫血和反复感染等症状时,应尽早到血液科就诊,通过血尿检查、骨髓穿刺及活检等相关检测判断是否患病,以实现早诊早治、改善预后。

尚无法治愈,但可延长生存期

尽管多发性骨髓瘤尚无法治愈,但是随着新型治疗方式的不断应用,患者的生存期较之前已明显延长。在日前举办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抗癌之路分享会上,路瑾表示,治疗的效果,与病人的信任、理解和配合对疾病的治疗密切相关,只有帮助他们提升治疗依从性,实现足量、足疗程治疗,才能达到疾病可能的最大缓解、延长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她的病人中就有带病生存十三年仍神采奕奕的。

李娟称,2006年起,她在国际上创新性地提出“含硼替佐米的诱导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维持治疗”的整体治疗策略,即对患者先进行4个月的诱导治疗,将骨髓中的恶性细胞尽量减少,再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移植成功后,继续使用药物进行维持治疗。采用这一整体治疗策略的数百名患者中,中位生存期延长了近3倍,达到了95.4个月。不少患者至今已经存活了11年,未见复发。据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核心治疗药物硼替佐米已被纳入2017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广东省已于2017年10月1日开始执行2017年版国家药品目录,参保人员使用包括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硼替佐米在内的36种谈判药品所产生的费用,可按相关规定支付,可减轻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