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OPPO副总裁吴强: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
日期:[2017-11-08]  版次:[A31]   版名:[男人帮·匠周刊]   字体:【


在越刮越烈的全面屏风潮下,OPPO作为最后一个大咖在11月2日也发布了旗下首款全面屏手机产品R11s。对于主流手机厂商中最后一个才发布全面屏手机,OPPO副总裁吴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其实只是OPPO“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经营理念的一个体现。

吴强强调,OPPO“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这句最重要的不是前半句,而是后半句。他认为对于新的市场趋势,不能什么都扑上去,需要观察一下。从早期的MP3市场,到后续的4G手机时代,OPPO最擅长的是后发先至。“有技术能力,判断准确就大胆地去投入”。

■新快报记者 陈学东

“现阶段争论谁是全面屏没有意义”

近两个月时间,几乎所有主流手机品牌都推出了“全面屏”手机,产品同质化未能缓解反而加剧,一些厂商甚至为“全面屏标准”开启了互撕。

吴强表示,全面屏确实提升了用户的视觉和交互体验,肯定会迎来大面积普及。但从手机产品角度来讲,全面屏应该是一个基本属性,是一个“加分项”,而不是革命性的提升,因此“现阶段争论谁是全面屏没有意义”。如吴强所言,OPPO将这款全面屏仅视为“标配”,在发布会上用了更多时间介绍OPPO R11s在智能拍照和交互体验的再次升级。

与市场上大多数全面屏手机相比,OPPO R11s准备得更为充分,并且延续和提升了其主打的拍照优势。据吴强透露,其实OPPO R11s的产品规划是从去年就开始的,那时OPPO已经预见到全面屏即将到来。OPPO一直在等待市场、用户需求、生态链和技术等都成熟,选择最佳的切入时间点再进入,而不是去抢发一个时间概念。

吴强表示,行业热点和技术层出不穷,OPPO从不冒然跟风,一个具有长久竞争力的企业,不在于进入得早或晚,关键在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巧妙应用,真正改变消费者体验。因为用户不在乎早晚,只在乎好坏。

在OPPO的认知体系中,“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意味着在进入某个市场或者打造产品时,不一定非得做率先上市的,也不一定非得率先使用最新的技术或者器件。但当进入这个市场的那一刻,一定要在某些方面做到领先。进入的时间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决定进入之后要迅速做到领先,之后要比别人跑得更快。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与其他手机厂商的双旗舰或者机海战术打法不同,OPPO这3年来一直靠着R系列打天下,走的的是和苹果基本一样的精品爆款路线。R系列的成功也让OPPO成为去年手机市场上最大的黑马。根据市场调研公司IDC给出的数据,OPPO去年全球出货量排名第四,全球销量达9940万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全年出货量为7840万部。

“OPPO目前的精品战略是经过自己的血泪教训得来的。”吴强告诉媒体。在R系列之前,OPPO是Find和N系列双旗舰的打法。“我们自己可能觉得自己的水平不够,推广资源也不够,市场销售人员也不知道怎么卖,因此进行了调整。”吴强表示。从2015年开始,OPPO开始了战略调整,将产品专注在R系列产品线上,如上半年推R11,下半年就推小升级版的R11s。来自市场研究公司赛诺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发布的OPPO R11上市之后,连续4个月蝉联2500-3000元价格段单品销量冠军。

在股市上有句话叫做“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OPPO则不同,信奉的是巴菲特曾说过的“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小心地看护它”。吴强坦言,把所有资源聚焦到一起做精品爆款确实风险很大,因为这种策略会对整个公司的体系带来非常多的改变。吴强表示,以前打造一款Find或者N系列的旗舰产品时,对公司的研发精力和推广资源分配有问题,难以聚焦到一起。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调整为精品策略之后,OPPO除了可以把研发精力和资源集中到R系列,去反复打磨产品,在机型减少之后,还可以让运营的复杂度大幅度降低,让供应链、生产、仓储等变得简单。

在重要的供应链和产能方面,精品战略可以降低供应链复杂程度,同时千万台大批次采购可以得到供应链核心元器件厂商的重视,甚至是与OPPO共同投入研发力量(比如与三星、索尼联合打造的摄像头与传感器),保证核心元器件的供货甚至是优先使用周期。

在营销推广方面,精品策略的好处就是OPPO可以将传播点集中于用户关注的核心痛点功能,打深打透,比如“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前后2000万、拍照更清晰”等。“在产品推广上也是如此,能够让用户对这款产品记得更加深刻。这是OPPO这三年来打爆款的心得。”吴强表示。他认为任何企业的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需要集中精力,聚焦、聚焦更聚焦地做事情,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据吴强透露,今年手机市场相比去年整体要下滑约10%。对OPPO来说,吴强表示目前看来比去年还是会有所增长,但是不会那么大。“在市场最困难的时候,能够活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吴强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