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一个人说“我没有安全感” 他是不是矫情?
日期:[2017-11-09]  版次:[A39]   版名:[女人帮·热辣生活]   字体:【

■新快报记者 陈斌/文 CFP/图

“市道不好,我会不会被裁员裁掉?”——缺乏安全感

“他不回我微信,是出什么事了还是他不想理我了?”——焦虑

“昨晚做噩梦,梦见家里有人生了大病,真的很担心!”——既缺乏安全感又焦虑

……

如果你也总有这样的想法或念头,那么当你跟亲近的人倾吐时,会不会时常被一句“你想太多了吧?别老胡思乱想!”给打发回来?

“想太多”似乎成了掩盖“胡思乱想”的“皇帝新衣”,但实际上,“想太多”或“胡思乱想”的背后,往往跟随着疑神疑鬼、担惊受怕、焦虑过度等“症候”,这些“胡思乱想”,让人草木皆兵,继而产生焦虑情绪,如果不加控制,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妄想”,于是越发觉得缺乏安全感、没有安全感。

安全感——这是现如今越来越被经常提起的词——都市里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越来越挤逼的环境,让安全感与焦虑捆绑成了“难兄难弟”。

那么,因为“胡思乱想”而引发的焦虑和缺乏安全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当一个人跟你说他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他是矫情吗?

让我们来看心理咨询师解读。

1

幸福是什么?我感受不到!

当一个人对你说“我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他可能真的不是矫情,不要说他“想太多”,也不要让他“不要总胡思乱想”,他很可能是因为焦虑让他感受不到幸福,而这焦虑的产生,很有可能是他的“认知模式”出现了偏差。

什么是“认知模式”?通俗点说,就是我们在与外部世界接触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形成的、可以筛分信息的一套标准。

倘若用电脑来比喻人脑的话,那么健康的“认知模式”,就好比电脑里安装的防火墙及杀毒软件,只有遇到真正的“病毒”或威胁时,它们才会给以提示和提醒,其余时候你该干嘛干嘛,聊天、刷剧、办公、玩游戏……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安安静静地待在电脑里,不会总跳出来干扰你的正常使用。

但反过来,如果这个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是一个24小时不间断防范和杀毒的软件,那你就开始麻烦了——占用大量内存拖慢网速不说,关键是经常一惊一乍地跳出来个东西提醒你一下,然后各种查杀、评分、危险警告层出不穷,实际上电脑本身根本没事,杀毒软件的运行颇有小题大做的意味。

好了,如果这24小时杀毒又惯常“小题大做”的家伙正运行在你的大脑里,那么可想而知你能不疑神疑鬼?能不担惊受怕想太多?能不胡思乱想吗?

这就是筛分信息的判断标准产生了偏差,判断不出哪些是应该被杀死的病毒,而哪些是无害的存在。当一个人的认知模式出现偏差,也就是他大脑里的杀毒软件不断运行提醒警告他,他就容易胡思乱想,容易草木皆兵,容易小题大做,从而缺少感受“幸福”的能力,因为他的精力都被那些东西占用掉了,他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感受幸福美好的东西了。

2

事情很糟糕,但还可能更糟糕

认知模式出现偏差,除了小题大做夸大“危险”之外,还会启动一个叫做“负性联想”的东西,这意思就是说,当你发现或感知到某种“危险”时,“负性联想”会诱导你往更糟糕的方面去想——“现在事情很糟糕,但事情可能还更糟糕”——你的思维模式就会变成这样……

这就是为什么焦虑症患者总是焦虑的原因,如果说,一般人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弹窗的话,那么焦虑症患者所看到的可能是“自己的整个人生即将被摧毁”,这种无助、绝望的体验感会一直纠缠着他们,没办法不焦虑。

同时,出现偏差的认知模式还可能会篡改你的安全设置,本来正常情况下,病毒才会被提示标记出来并被杀死,但现在不管是有害的还是无害的,都统统被标记成“危险”的,让你时刻处于紧张状态,整个人的弦绷得紧紧的……

那到底是焦虑引发的胡思乱想还是胡思乱想引起焦虑?这个问题是另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模板,焦虑和胡思乱想这一对儿,更像是有那么点“秤不离砣”意味的相互作用关系——胡思乱想容易让人焦虑,焦虑又容易让人杯弓蛇影、胡思乱想。

但要注意,焦虑,是一种情绪,它有可能随处存在,我们可以感知;而胡思乱想,是一种认知模式偏差,它会虚构危险的存在,欺骗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很难意识到它,更别提控制它或治疗它。

也就是说,如果杀毒软件运行正常,那么焦虑和胡思乱想也就各自待在各自的地方,在一个可接受的程度和范围里;但如果杀毒软件出了岔子,不断小题大做发出危险警示,焦虑和胡思乱想恐怕就要联合起来搞事情了,那就好比是脱缰的野马、决堤的河水,失了控,“焦虑症”就来了,一旦进入到“症”的程度,就非常规手段能医得了了。

3

重建认知

换个方式看世界

认知偏差一旦形成,就像是“流氓软件”进了电脑一般,它在里面一天,你一天就别想好好刷剧、聊天、打游戏,就别指望安心顺利使用你的电脑,你大部分时间都被花在去考虑“是不是有危险”、“是不是真的有危险”和“我要如何处理这些危险”上,辛苦指数up破天际,幸福指数down到谷底。

那要如何把“流氓软件”清除出去、把产生偏差的认知模式拉回到正常轨道上呢?心理咨询师建议你试试这个: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

每个人,因为受教育程度、知识文化水平以及各自的生长环境背景等差异,对同一样事物,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不同的认知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一个人的认知过程以及由这一过程所产生的观念,纠正错误的认知带来的不良情绪和行为,重建你的认知,让你换种方式、换个眼光看世界。

当然,是否需要借助认知疗法以及使用哪些具体的治疗手段,都是因人而异的,更需要与心理咨询师沟通过再确定,不过至少你可以先从这几方面让自己改变起——

屏蔽掉那些多余的弹窗、提醒、警示,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就直接忽略,别让它们妨碍正常生活;

提醒自己拦截负性联想,就事论事,不引申、不发散、不过度联想;

重新标记那些被一股脑标记成“危险”的“无害”信息,添加为“白名单”……

所以,当有人跟你说他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他可能真不是矫情,他只是需要格式化一下硬盘,重建一下分区。

本期专家

●郝小玉

心理治疗师、广州医科大学硕士,广州市惠爱医院(原广州市脑科医院)早期干预科从事临床心理治疗工作,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问题的个体及家庭心理治疗以及重性精神疾病的心理康复治疗等。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亲子、情感方面的困惑想听听专家的分析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joyxkb@vip.sina.com。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