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扎扎实实做好一件事 让捐助我们的人放心”
日期:[2017-11-20]  版次:[A15]   版名:[新公益]   字体:【
■梁永斌前往医院探望重症病童。

■恤孤助学会工作人员为《新快报》报道过的个案送去救助款与慰问品。

从2012年联合媒体和医院合作至今,已经有500余名通过《新快报》报道的重症病童得到了恤孤会的帮助,共资助款项超过890万元

■本版文字:新快报记者 严蓉

■本版摄影:受访者供图

五年前,一对因儿子足内翻无钱医治而跳楼身亡的父子,王颂汤深受触动。他是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恤孤会)的老会长,如今已经80岁高龄。也就是从2012年开始,王会长在恤孤会试行救助“重症病童”项目,为每一个因病致贫、陷入崩溃绝望边缘的家庭,带去一份沉甸甸的希望。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时至今日,“重症贫童”项目已经开展了六个年头,救助的病童早已逾千人。

与媒体合作让救助更有保障

在“重症病童”项目试行的最初,王颂汤也慎重思索了一番。毕竟,恤孤会最初只是一家民间的草根公益组织,病童救助不同于恤孤会以往的助学项目,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最终,王颂汤决定,联合媒体和医院的力量,进行重症病童项目的试运行。“媒体有专业的记者,有着专业采访和鉴别的流程,而医院就是治病的地方,最了解孩子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我们选择与媒体和医院一起合作,来进行这个项目,充分保障需要帮助的病童的权益。”王颂汤说,从目前来看,这种合作的模式非常行之有效。

在恤孤会众多的合作媒体中,新快报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因为有着“天天公益”的救助报道,更多病童得到了恤孤会的帮扶。“从2012年开展合作至今,已经有500余名通过《新快报》报道的重症病童得到了我们的帮助,每个孩子均得到一万到三万元不等的资助,共资助款项超过890万元。”恤孤会病童项目主管张素芳说,每次都是她代表恤孤会到医院给病童送去治病的支票,“每周一我们都会开会讨论定下需要帮助的个案,个案来源主要就是上一周媒体报道的及通过医院提交申请的求助个案,通过获得资助的个案我们一般都会在一周内将救助款送到医院给他们。”张素芳说,为了保证专款专用,恤孤会一般都会将资助款打到该病童在医院的专用账号上去,个别特殊情况除外。

10万捐赠启动病童救助项目

10万元,是2012年病童救助项目的初始资金,而这笔钱,来自于一位著名主持人和资深媒体人:梁永斌。梁永斌与恤孤会的结缘,也是因为一个病童的救助。“他本来是通过志愿者介绍,想通过我们帮助一位重病的孩子,捐10万元给他。可是没想到钱还没打过去,孩子就因病重不治去世了,我们只好与他商量,这笔钱该怎么办。”梁栋彬说,这笔钱在恤孤会就一直“存”在那儿,直到2012年王颂汤会长建议试运行“重症病童”救助项目,通过与梁永斌商讨决定,用这笔钱成为启动资金。

10万元的启动资金,如今撬动了超过二千万元的救助款,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也为无数的处在重病中濒临崩溃边缘的家庭带去了希望。“也许一两万元,救不了他们的命,但最起码可以解他们的急,重病救助不是我们一家的事,它同时需要社会、家庭、政府等方方面面的帮扶和支持。”王颂汤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因疾病死亡的农村儿童中有一半是因未得到充分治疗,在贫困地区,儿童罹患重疾的死亡率高达54%,比城市儿童高出9倍,而当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放弃治疗的情况,是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在医保体制保障程度不够的情况下,民间慈善组织理应有所作为。如果当初那个跳楼的父亲知道,有社会组织可以对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他也许就不会因为那七万元的治疗费抱着孩子跳下去了。”说到动情处,王颂汤泪光闪烁。

把好事做好让捐助者更加放心

在2012年之前,恤孤会只做一个项目,那就是孤贫学生的助学行动。自从病童救助项目启动之后,助学项目仍在进行,但相比于前几年,捐款数额基本处于每年持平的状态。“我们不想把项目做得太多,我经常告诉他们,要把好事做好,就是扎扎实实做好一件事情,做透、做精,做得毫无纰漏,这样才能让那些捐助我们的人真正放心。”王颂汤说,每年的助学项目,他们都要组织志愿者下乡进行挨家挨户的调查,而他本人哪怕只要爬得起来也都会亲自参与下乡调研。

这次的慈善拍卖会,志愿者们直到周日早上的清晨四五点都还在忙着布场的事情,而且每一件义拍义卖品都要妥善保管以确保安全,所以必须活动当天一大早再来摆放,并有专人在现场看管。“每一位病童,我们前期都要建立档案,并会保持联系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病情治疗情况。”王颂汤说,只有把这些小事都做全做细了,才能保证每一个环节不出差错。“恤孤会这么多年,得到诸多善长仁翁的信任,这靠的是每一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我们专款专募,不收一分钱管理费用,所有募款都会花到救助项目中去。”王颂汤说,而管理费用则会通过其他的渠道进行专项募集,这样做能让捐款企业和个人更加放心,知道钱用去了哪里。

慈善捐助是最划算的“投资”

做慈善救助这么多年,王颂汤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感动”。感动他的,不仅仅是仗义捐款的社会各界好心人士,还有那些曾经因为得到帮助,而感恩于心、回馈社会的受助人。“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小朋友,因为误食浓硫酸,病情很危重,当时我们了解到情况,马上给他们送去三万元急救钱。小孩子后来情况好转可以出院,但后期还要再做食道扩张的手术,孩子的爸爸却在那时候将剩下的善款(还有一些其他的好心人捐助了他们,比我们当初救助他的钱还要多)全部捐给了恤孤会。”王颂汤说,他还记得,当初孩子的爸爸有一句话特别让他感动,他说“当初你们捐给我们钱是救急的,孩子现在活过来了,以后再做手术我们自己可以慢慢打工攒钱,但这些钱要给到同样需要救急的人”。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王颂汤说,慈善捐助是一笔最划算的“投资”,投入的只是一点点钱,但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以钱的多少去衡量的。而在“投资”的过程中,每一个参与“给予”的人都获得了善意常驻于心的回报,每一个“获得”的人,都留存下感恩铭记于心的种子,待到所有的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将生活在一个多么温暖的环境中。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