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南海I号”发现30年仍未完成“卸货” 船上物品预计明年才能全部提取
日期:[2017-11-26]  版次:[A04]   版名:[时政]   字体:【

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阳江海陵岛举行,国内外学者80多人热议中国水下考古历程

新快报讯 记者何生廷报道 为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11月25日、26日,“南海Ⅰ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阳江海陵岛举行,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学者80多人,围绕“南海Ⅰ号”以及中国水下考古的历程进行讨论。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技术总监孙键告诉新快报记者,计划于明年全部提取船上物品。

1987年8月,“南海Ⅰ号”沉船于广东上下川岛海域被发现,从1989年至2004年这15年间,国家文物局先后8次组织水下考古队对“南海Ⅰ号”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确认“南海Ⅰ号”是一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时期沉船。

2007年,有关方面确定了“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方案,打捞上岸后存放在为其量身打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里。

在2009年、2011年两次试发掘后,2013年11月全面发掘与保护工作正式启动。该工作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要负责,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协同实施。

目前,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已完成大部分船货清理工作。

新快报记者在“水晶宫”考古平台观察,船体隔舱板之间密密麻麻放着宋代瓷器。孙键告诉记者,光铁器就有84吨,估计船上当时装有10万余件各类器物,其蕴藏的信息总量极为庞大。

新快报记者从广东省文物局了解到,省文物局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今年继续开展“南海Ⅰ号”保护发掘工作,争取在今年完成“南海Ⅰ号”的环境改造工程和陈列展示提升这两项工程。孙键预计,考古团队明年将提取“南海Ⅰ号”全部货物,并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向公众展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