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利用银行公信力及机构漏洞 作案团伙多番诈骗得手(1)
日期:[2017-11-27]  版次:[A06]   版名:[城事]   字体:【
■新华社发


■本报2017年11月15日09/10版报道。

■千万元存款失踪事件追踪报道

广州警方还称两名主犯已经移交检方起诉, 这是广东首次打掉此类作案团伙,涉案金额过亿元

作案团伙分工合作,有人拉存款有人代划扣,致使广州李女士在未泄露密码、银行卡在身上的情况下,存在银行的千万元巨款5天内分201次被卷走(详见本报2017年11月15日09/10版报道)。

11月24日,广州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办案民警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被该团伙诈骗的事主有数十人之多,涉案金额超亿元。该团伙主犯利用了银行的公信力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机构的漏洞,从而屡屡诈骗得手。目前,团伙中的两名主犯已被广州警方依法逮捕并移交检察院起诉,这也是广东警方首次侦破此类系列案件。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吕斌

银行账户信息 必须妥善保管

据办案民警介绍,该案的嫌疑人曾某士和王某沂,用空壳公司接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代划扣业务资质后,再发展中间人在全国各地假借虚构的投资项目,以高额利息诱使事主活期存款到指定银行,并要求事主存款时不能开通短信等提醒功能。

“嫌疑人利用了银行的公信力,让事主以为自己的存款有保障,但背后却利用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金融机构的漏洞,短时间内高密度地偷偷划扣事主存款。”办案民警说,通过对犯罪嫌疑人、中间人及大量事主的调查,多方印证下,警方发现,不少事主向中间人提供了“姓名、身份证号、存款账号、余额”四项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嫌疑人曾某士就可以伪造“扣款授权书”,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发起虚构的支付指令,从而卷走事主存款。

办案民警说,在嫌疑人非法划扣存款时,有一些事主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甚至收到了银行是否要冻结账户的提醒,但这些事主往往被中间人的一些说辞打消了疑虑。比如,团伙主犯会教授中间人,转述给事主“这是银行的内部操作,存款到期后肯定会全额返还,完全可以放心”从而麻痹事主。

因此,广州警方提醒,市民群众对于自己银行账户信息的保护,不能仅局限于将银行卡、存折、密码保管好,银行卡号、身份证号也要注意保密。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收取转账汇款时,有条件的,最好另外申请一个收款专用账号。同时,银行不会向外推销高于国家法定利率的“理财产品”,更不会打着“内部操作”的旗号吸纳存款。如果真有银行称“内部操作”可以获得高利息,那肯定都是违规违法的。市民如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向银监局举报,涉嫌犯罪的警方会立案侦查。

高密度的划扣 体现账户异常

“这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手法,它之所以新,和现在飞速发展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很大关系。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快速扩张业务、招揽客户的同时,没有严格把关,也是导致事主存款被非法划扣的一个重要原因。”办案民警说,有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审核一些公司接入申请时,根本无法做到实地走访,仅凭《营业执照》、对公账户等几张照片,就能为其快速开通网络支付、划扣功能,甚至省去了与被扣款人直接核实的重要环节。

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需要雇佣大量的业务员,而业务员的薪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与新接入的客户数量,或者与客户使用平台的频率挂钩。这将直接导致业务员为了追求业务量,会做出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单看每一笔的手续费并不高,它要获利必须是通过大量资金流水和交易数量。”办案民警说,侦查这起系列案件发现,嫌疑人最疯狂的时候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分200余次划走了事主郑某500多万元。还有一名北京的事主,在银行存了2亿元现金,嫌疑人连续十几天发起了高密度的划扣,在划扣到3300万元时,事主发现了异常而报警。

“同一金额、短时间、连续性、高密度的划扣,这明显是账户异常行为,有关部门应加强客户资金安全监管。”办案民警说,负责划扣事主资金的嫌疑人曾某士,手中收集了不同银行的银行账户,并在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接入,这是为了要试探出,哪家银行配哪家平台,才能达到最快、最方便划扣事主资金的目的。由此可见,不少金融机构都存在这样的漏洞。

目前,广州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已将在侦办该系列案中发现的新问题,向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央行报告,以便立法机关及早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堵住漏洞,保障群众的权益。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