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五彩大罐拍出2.14亿 会带动明代瓷器涨价吗?
日期:[2017-12-03]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明 嘉靖 五彩鱼藻纹盖罐

■明 嘉靖 五彩透雕花鹤纹执壶

■明嘉靖五彩“大明嘉靖年制”款鱼藻纹罐

专家称其太精美稀少,对市场不具参考性

10月,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943亿港元的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时隔一个月,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以2.14亿港元高价在佳士得香港拍出。这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也成为了继成化斗彩鸡缸杯和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盌后,第三件破2亿港元成交的明代瓷器。而对于接连出现的明代瓷器高价,是否会影响瓷器市场?又会否带动明代瓷器整体上扬?部分市场专家的答案是:“由于这些器物太精美太稀少,名气太大已然超出了‘物以稀为贵’的一般意义。”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梁志钦/整理

这件名瓷曾维持了4年的全球最贵瓷器身价

对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及宣德青花的大名很多人或许耳熟能详,而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又是凭什么能够与它们等量齐观?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的存世量说明了一切。

有业界专家分析,这件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高价成交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因为经过500年的流转,带原盖的五彩鱼藻纹罐已如凤毛麟角。佳士得高级副总裁暨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主管曾志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球存世带盖的鱼藻纹罐仅十余件,而且大部分在博物馆。”

据了解,此类鱼罐大多为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今存世仍保有原盖者实为寥若晨星,而本罐则为其中至精之作。故宫博物院有两件五彩鱼藻纹大罐,并且都是带盖的,但都不是原清宫旧藏,均是在1949年后入藏的;天津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带盖的大罐,高度是46厘米,但是稍微有些毛病,盖上图案与拍品基本相同;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件,但是都没有盖。

此五彩鱼藻纹盖罐早年曾属民国时期上海收藏大家“暂得楼”主人胡惠春旧藏,他对瓷器品相要求非常高。原本是一对,胡惠春更偏爱这件,认为这件的鱼藻纹更生动。此后,这件大罐曾在1985年及1992年两度在纽约苏富比上拍,在1992年12月1日纽约苏富比上以286万美元成交;2000年登上香港苏富比时引起轰动,估价3800万港元,最终连佣金以4404万多港元成交,使这件名瓷维持了4年的全球最贵瓷器身价。当时的买家为台湾联华电子时任董事长曹兴诚,也就是台湾顶级藏家“乐从堂主”,当地传媒以“小故宫”形容其藏品之丰富。

而对于接连出现的明代瓷器高价,是否会影响瓷器市场?又会否带动明代瓷器整体上扬?部分市场专家的答案是:“由于这些器物太精美太稀少,名气太大已然超出了‘物以稀为贵’的一般意义。鱼藻纹盖罐因为其特殊性,其价位已然脱离了市场的一般规律,对整体瓷器市场也不具备一般的参考性。藏家对其的追逐更多的是一种身份上的象征。”

元代开始逐渐流行五彩瓷器

中国五彩瓷器是一种多色的釉上彩,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彩瓷经历了由早期青、白瓷器到成熟多彩的一个过程。五彩是彩瓷发展的又一新的阶段,最早出现于元代,在金代三彩的基础上,景德镇烧制出元代五彩,器物有高足杯、玉壶春瓶等。自元代开始,五彩瓷器逐渐流行,尤以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顺治、康熙时期的五彩瓷器最为著名。

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时也有五彩瓷器,但数量较少,直到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器进入繁荣期。

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瓷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青花为一种色彩,即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青花五彩,是典型的五彩;另一种是以红黄绿为主的纯粹釉上五彩。

从中国瓷器烧制的技术革新方面来说,在嘉靖年之前,御窑制作的彩瓷均以小巧易携的物件为主,然而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御器厂由于制瓷技术的突破而开始能够烧制大型瓷器,此鱼藻罐可谓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大型多彩御制瓷器。而在彩瓷的独特性方面,嘉靖五彩虽然没有“永宣”、成化御窑瓷画笔触的那种灵动自然,也不及“清三代”那般纤巧精细,但是其独特艺术格调却难以取代,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吕成龙以“拙”来形容嘉靖一朝的五彩瓷器。

大罐形体硕大工艺复杂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吕成龙介绍,这件大罐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首先要分段进行印坯,之后用泥浆黏结成一个整体拼接起来,修坯以后进行彩绘,先在坯体上用青料描画图案的局部,比如这水草的部分,同时也为釉上彩的整个图案起一个定位的作用,这就是浮萍,起一个定位的作用,施透明釉,入窑经高温烧成以后,再在釉上按釉下青花定好以黄彩描绘其他部分,然后入窑低温烧一遍黄彩,出窑以后再用矾红草绿黑彩等补齐整个图案。再入窑温度稍微低一点再烧一遍彩,所以一般情况下要三次烧成。这也是因为其中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为了避免“黄吃红”。

“为了表现出红鲤鱼的这种红中泛黄的现实中的颜色,所以必须考虑在黄彩上施矾红,这个就增加了难度,烧制的时候必须恰到好处地控制温度,稍有不慎温度低了彩不够鲜艳,温度高了注意红彩会被黄彩吃掉,温度稍微掌控不好,高了以后一烧完了以后红彩没了,画在黄彩上面的红彩被黄彩吃掉了,这就是景德镇老手艺人都知道的黄吃红。”吕成龙说。

尤其是这件大罐形体硕大,最引人注目的是腹部采用通体画这种方式展示的鱼藻图,更加需要活灵活现地表现鲤鱼的颜色和姿态。

延伸阅读

古陶瓷上的鱼纹装饰

说到这件鱼藻纹盖罐上八条大小不一的红鲤鱼畅游在荷莲、水草和浮萍间。鱼藻纹自新时代时代在中国就长盛不衰,中国古代陶瓷装饰图案中,鱼纹比较常见,而且丰富多彩。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瓷上,就有拙朴的鱼纹图案;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公社时期的仰韶文化彩陶上,鱼纹更为普遍。

古陶瓷上的鱼纹装饰,在全国窑场的产品中普遍存在。景德镇自宋代以来就是制瓷业的重镇,影青、青花、五彩、粉彩等瓷器,采用刻、划、贴、印和绘画等技法,鱼纹饰更是喜闻乐见的题材。宋元时期影青瓷的碗、盘等器物,有许多在里心刻画鱼纹;元代的青花瓷多见鱼藻纹,鱼多为鳜鱼,其中也有在碗、盘里心贴塑鱼纹的,别具特色;明代之后则多为鲤鱼,表达的是人们企盼“鲤鱼跳龙门”的吉祥心理。

五彩的含义并非指五种颜色

五彩瓷器通常是指在经过1300℃左右高温下烧成的白釉瓷面上,用多种色釉(其中不可缺少红色),用毛笔构图作画后,再第二次经800℃左右的低温烧烤而成的彩瓷器。

中国五彩瓷器最早称谓为“五色花”。明初洪武二十年,松江人曹昭撰《格古要论》一书,在“古饶器”条目中谓:“今江西饶州府浮梁县,(元)有青色及五色花者。”曹氏称“青色”是指青花瓷器,而谓“五色花者”一词,无疑是指当时景德镇窑场烧制的五彩瓷器。

近些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官窑址元代地层中,发现不少釉上红绿彩瓷残片;吉林扶余县博物馆在石桥乡岱吉屯也发现一批釉上红绿彩和红绿黄彩碗盘,元墓中还出土有“至正年制”款釉上红绿黄彩花卉牡丹纹碗,这些实物资料证明,曹氏一书所谓“五色花者”,实际是元代釉上彩瓷中对五彩的一个分类,所以说五彩的含义,并非五种颜色,而是必须包括红色的两种以上的多彩。

(本文信息来源参考:单国强、薛永年《中国五彩瓷器》、冯小琦《绚丽多彩的明清五彩瓷器》等)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