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家长:天天视频检查作业 老师:希望和外地家长多联系
日期:[2017-12-05]  版次:[A32]   版名:[新教育]   字体:【
■廖木兴/图

孩子在老家 教育怎么办?

众所周知,父母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性的作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家长选择外出到大城市打拼,以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些家长都希望把孩子接到身边上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时空的距离为亲子教育添了不少难题。不过,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如今外来务工的家长大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尽管与孩子相隔千里,仍努力尽教育之责,或是利用智能手机与孩子沟通,或是千方百计给孩子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小调查

每天视频督促女儿学习 给女儿报读钢琴班

黄妈妈从浙江老家到广州打拼已有7年,丈夫来穗已有10年,二人凭借制作杭州小笼包的手艺在天河区某小区开店。夫妻二人把8岁的大女儿和4岁的小女儿留在家乡读书,由外婆照顾生活起居。

黄妈妈坚定地说,教育是第一位的。一方面,她因为读书少而无法从事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深感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她见过太多老乡的家庭教育“遗憾”,因为离家打拼对孩子疏于管教,导致孩子早早弃学,无所事事。

黄妈妈坚持每天晚上通过视频督促女儿学习,如帮助女儿学习拼音;亲自检查作业,再转交给外婆签字;也通过视频为女儿讲睡前故事,传达为人处世的道理。黄妈妈还会让女儿拍下试卷的照片,做试卷分析,督促她改进。

黄妈妈还为女儿报了钢琴班,虽然每周不到两小时的课程要花费200元,但她笑着说,“女儿想学嘛,我还想过年回家时给她买台钢琴,不然复杂的课她学不会。”

为了女儿成绩进步

忍痛送她回家乡读高中

目前在天河区某连锁店从事美容美发的陈妈妈,去年忍痛把女儿送回重庆老家读高中。

“女儿在东莞读中学时成绩很好,一直是班里的前十名,心气也比较高,但上了高中后,可能因为课程难度增加,成绩下降了。”尽管女儿可以享受广东省异地高考的政策,但陈妈妈认为女儿的成绩没有优势,自己的文化水平无法帮助女儿,而丈夫终日在广州和东莞两地跑运输,也没有时间管女儿,这对于高中这个关键时期十分不利。而陈妈妈本家的弟弟在重庆某高中当物理老师,女儿也很信服这位舅舅,于是她将女儿送回重庆老家,希望她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严格的管理中取得进步。女儿也理解家长的苦心,在选择理科后,成绩在稳扎稳打地进步着。

和女儿分离后,陈妈妈说:“想她也没用,学校也不允许用手机,我会在周末和她电话聊聊天。寒暑假她也不回来广州,我让她留在重庆上补习班。不管怎样,还是考上好的大学最重要,我希望她能考上研究生。”

老师说

关注孩子学习以外的事情 尝试与老师形成合力

对于家长坚持与孩子电话或者视频督促学习的做法,来自广州市越秀区一省级小学的李老师表示。年龄小的孩子天性爱玩,但对家长和老师有着天然的依赖、崇拜心理。此时家长若能及时管控,即便是远程的,也能起到督促学习的正面效应。

要注意,一味强调学习、追问成绩结果,也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电话和视频比面对面交流更容易放大负面情绪,特别是孩子成绩不尽如人意时,不要着急责骂,可以转移话题到生活、人际交往的方面,多关注孩子学习之外的情况,既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护,或许可以从中找到影响成绩的蛛丝马迹。

另一方面,外来务工的家长要更多地和老师沟通。老师很可能在发生情况时无法联系到在外地的家长,家长会、家访更是难上加难,而老师有时也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因此家长要主动和老师沟通,可以具体到课堂上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等。有的家长顾虑会打扰老师,其实不然,多数老师希望能和在外地的家长建立有效联系,这样,家长才能与老师形成合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家长需下定决心做转变

来自海珠区万松园小学的刘老师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处于留守位置的孩子在成长中的许多问题,家长无法及时发现并给予关爱、指导,他们的教育难有保障。另一方面,如果把孩子交给祖辈,隔代教育存在溺爱,交流不畅、要求不严等隐患。最终导致上一代打零工,下一代又继续打零工的问题,无法找到新的生存路径,走不出命运重复的怪圈。

现在许多外出务工的家长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却因为种种因素无法“知行合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家长们可以尝试辞工回乡找工作,在工作之余陪伴孩子;或者咬咬牙把孩子接到身边读书,这才是对孩子成长、教育最有益的。如果短期内无法实现,家长也要时常和孩子交流,关心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和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的学校的情况,及时跟进,及时介入。

政策

广州全市均可 申请积分制入学 多区出台补助政策

近年来,广州市为来穗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公立学校推出了申请积分入学的政策,各区因地制宜,细则有所不同。根据广州市来穗局联合市教育局印发的《关于落实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意见有关工作的通知》,今年全市收取约3.5万份申请,其中2.9万人通过审核,安排学位2.1万个。

广州多个区对接收来穗务工子女的民办学校提供补助。如天河区为接收来穗务工子女的民办学校按小学每生每年5000元、初中每生每年6000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补助。该补助在收取积分制入学随迁子女学生学杂费时,按各区标准直接减免相应费用,不直接向个人发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