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海珠马涌清如许 为有治源活水来
日期:[2017-12-06]  版次:[A17]   版名:[区事]   字体:【
■整治后的马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整治后的马涌边,市民在晨练。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以前,居民经常反映(马涌)水很臭很臭。”在广州海珠区南华西街厚德社区,巡河的村(居)级河长戚大姐说,昔日令人掩鼻绕道的黑臭河涌,经过整治,现已“脱胎换骨”,街坊也对马涌抱以更高的期望。海珠区自2015年开始大力整治马涌,改造旧有水闸、新建排涝泵站、拓宽青柳大街段河道,并为马涌量身打造专项调水补水方案,重现水清岸绿也让居民收获满满幸福。

■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改造和新建基础性水利设施

位于广州海珠区西北部的马涌,又名海珠涌,东起珠江前航道,西至珠江后航道,流经老城区8个人口稠密的街区。此前,马涌由于河道淤积等原因,虽然已进行了截污,但水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被列入今年年底前广州市需要消除黑臭的35条河涌名单。

记者从海珠区住建水务局了解到,从2015年起,海珠区对马涌进行重拳整治,改造和新建了一批基础性水利设施。马涌整治工程包括马涌截污、改造东端旧有水闸、新建西端换水泵站、青柳大街段河道拓宽4个项目。其中,东水闸、西泵站,以及青柳大街段河道拓宽工程由海珠区负责实施。旧有的东出口水闸,因水闸倾斜、闸门损坏严重不能正常使用,通过重建现已投入使用。新建的西端排涝泵站也已“上岗”,可避免马涌流域内涝,同时促进河涌内的水体单向流动,加强调水补水。此外,马涌与青柳大街路口相交处堤岸形成约800平方米的小半岛,导致河涌宽度从20米缩减至7米,河道过流断面严重不足,涌底冲刷严重。对青柳大街段河道进行了拓宽,保证了水体正常流动。

据悉,以往马涌水质“黑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动力不足,水体置换困难。为此,海珠区住建水务局专门制定马涌专项调水补水方案,根据潮汐涨退的规律,优化调水补水方案,并对河底淤泥进行了清淤,充分利用东水闸、西泵站等设施,及时调水补水,实现马涌“流水不腐”,确保水质不黑不臭。此外,在洗楼行动中,马涌排查出“散乱污”污染源7个,目前已完成对污染源的整治工作。对需要整治的9个排污口,截至10月19日也已全部整改完成。

建立三级河长制明确到人

如今,经过整治的马涌已是旧貌换新颜,水变清澈了,堤岸更宽了,绿化也更美了,沿岸改造升级的景观长廊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游玩的胜地。每天,在工业大道北到永兴果品市场之间的马涌河段“一日三巡”的戚大姐说,在把整治马涌的措施和做法一一讲给居民听了之后,大家都非常支持治水工作。街坊也对马涌的未来充满了更多期待。

与此同时,海珠区“河长制”全面铺开,力争做到“涌边三包、守水有责”。据了解,海珠区、镇街、村居三级河长共147名,全区75条河涌(包括珠江)、1个人工湖全部设立三级河长,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并已向社会公布。马涌沿线的街道、居委会级河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都加入了“海珠区河长工作群”,发现问题立即在群上公告,并安排管养单位马上处理,大大提高了巡查和处理的工作效率。

“河边有河长公示牌,公布了区、街道和居委三级河长的联系电话。”兼任河长的沙园街华苑社区负责人刘永忠说,河涌焕然一新,受到居民的欢迎,“不少人还建议多放点凳子,增加一些健身设施,说明大家对马涌还是很满意的。”不过,他在日常巡河时曾发现,有人将共享单车扔到了河涌里,他把突发情况向上级部门反映后,有关部门迅速派人把车打捞上来。“以后仍然要加强宣传,发动群众共同监督。爱护河涌,人人有责。”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