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桥·下(1)
日期:[2017-12-06]  版次:[A46]   版名:[男人帮·影像志]   字体:【
■猎德大桥,2009年建成通车,大桥位于广州大桥与华南大桥之间,北岸与猎德相接,南岸与新港东路立交相接。是广州东部除海印桥、广州大桥、华南大桥外的又一条中心区跨江桥梁。整个大桥与广州的地标小蛮腰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现代派经典画作,许多年轻情侣喜欢选择这里求婚或者是拍婚纱照,见证自己的爱情。 (摄于8月18日)

■广州环城高速金沙洲至沙贝路段高架桥下,是金沙洲沿江几公里的绿色休闲公园,每天清晨和傍晚有许多奔跑族在此运动锻炼身体。 (摄于5月2日)

■琶洲大桥,于2003年建成通车,北起天河科韵路与黄埔大道交叉口,跨珠江,经琶洲,南止于海珠新滘南路,是城市快捷路的跨江桥梁。如今琶洲大桥临江大道桥底,废弃房屋已变身为江边观景平台。一对父子在此放生,祈求平安。(摄于10月8日)

羊城广州偎依珠江而建,珠江水是这座城市的生命源泉,而一座座横跨江水的桥梁铸就了这座城市灵魂的完整。

从第一座横跨珠江的海珠桥到具有现代标志的猎德大桥,广州拥有的大大小小十多座桥梁,承载着这座现代化大都市每日的脉搏律动。桥下过往的不仅是滔滔江水,更孕育了千百年来珠江两岸所特有的市井文化,呈现出一种以钢筋混凝土为背景的都市景观。

■新快报记者 孙毅 摄影撰文

桥下爱的见证

去年夏天台风“妮妲”过境广州,对于张博和小琪来说,那一天既尴尬又难忘。台风带来的暴雨突然倾盆而至,正各自沿着江边跑步的两个人被淋得狼狈不堪,只好都躲到了猎德大桥下,相同的窘迫中,他们才发现,原来两人年纪相若,同住在体育中心附近,并且都爱好城跑,从此,这两粒大海里的小沙砾便在命运的浪涛中相遇了。“真是没想到一场暴雨居然给我一段美好的爱情,”张博说,“那个时候就这样认识了小琪,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约她出来跑步,每次跑到猎德大桥,我们都会回忆最初的美好。”今年夏天,两人认识一周年时,张博在猎德桥下用十分浪漫的方式向小琪求了婚,两个人还打算在猎德桥下最初相识的地方拍一组婚纱照,让宏伟的猎德桥见证这份属于他们的爱情。

桥下的“恰恰”

“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忆童年时竹马青梅,两小无猜日夜相随……”上世纪的经典旋律依旧回荡在海印桥底,动人的旋律,悠扬的步伐,舒缓的节奏,优美的舞姿,原来这是一场桥下老年交谊舞舞会。

拥有三十多年历史的海印桥连接着越秀和海珠两个老城区,是老广州人出行最便利的过往,而海印桥底广场已然成为退休老人们健身社交的重要场所,据说最多的时候曾有上百位老人同时在这里跳舞。

王师傅便是其中一位,他从国企退休已经八年了,老伴去世得早,孩子们又长期不在身边,为了排遣孤独,退休后的老王每天清晨6点骑单车来到海印桥底学习跳交谊舞,几年的时间风雨无阻地坚持下来,老王居然从一个舞盲成为了舞蹈团的教练,并乐此不疲,而老王每天上午的必修课便是从慢三舞步打开节奏,一直跳到热烈奔放的恰恰拉丁,他的学生们便是几十个和他差不多年纪的老人。老王还有一个小“秘密”,在海印桥底舞团里,他也有固定的舞伴,他说“我的女婿就是我舞伴的儿子”,因为孩子们忙于工作都没时间谈恋爱,周末回来看望父母时便一同来桥下跳舞,两家人相同的爱好居然促成了儿女们的美好姻缘,从此,两家人就亲上加亲了。

不仅是跳舞,桥下总会有各式各样的景致。打牌、打麻将最是常见,人们三五成群围着棋牌桌,时常便有激烈的讨论。而有的年轻人喜欢注视着江水用弹弓捕鱼。许多流浪歌手选择在这里卖唱,敦实的桥梁下,悠扬的歌声久久回荡。有的人在桥下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玩着自己独特的爱好。

家住金沙洲的王伯多年来有一个习惯,便是每天早上到宽敞干净的金沙洲桥下打陀螺。王伯年轻时抽烟酗酒,五年前体检时曾查出自己患有胃癌,王伯并没有自暴自弃,治疗之余,他戒了烟酒,每天饮食规律,更是养成了打陀螺锻炼的习惯,而他的病情至今也未再恶化,气色也好了很多。

就这样,桥上是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标志着快速紧张的大都市节奏,而桥下却孕育出一方独特的市井文化,江水平静流动的舒缓仿佛成为了这里的主旋律。

也许,疲于紧张节奏的我们更迷恋桥下的景致,在这里,生活的压力仿佛随江水流逝而被暂置脑后,音乐和爱情变得更加美好,浪漫存在于珍贵和平凡之中。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