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就是个在历史旮旯里收破烂的”
日期:[2017-12-07]  版次:[A16]   版名:[人物周刊]   字体:【

■张发财(左)带着他的新书《人五人六》和读者见面。

表面嬉皮笑脸、背后认真考据的张发财:“我就是个在历史旮旯里收破烂的”

一个不会写书的段子手不是一个好设计师——可以用这句话来介绍张发财。

张发财自称是不严肃设计师,非正经历史写作者。演过金马奖最佳影片《神探亨特张》,写的作品得过人民文学新人奖,还是微博上的段子手大V。作为设计师,张发财的客户名单里不乏王思聪这样的人;作为作家,他已经出版了5本书,每本销量都不错。

兼顾多重身份又能做到翘楚,张发财靠的不仅仅是天分,还有超乎常人的专注和刻苦。一次他为了写一篇关于鉴真东渡的千字小文,看了60多万字的材料。然而,张发财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还经常自嘲。张发财正是这样表面嬉皮笑脸、背后认真考据的人。

“露背”设计有点“闹心”

12月3日下午,广州独立书店1200bookshop正佳店里,张发财带着他的新书《人五人六》和读者见面。张发财扎着条长马尾辫,极瘦,穿着一条宽大似裙的裤子,以“葛优瘫”的姿势坐在高脚木椅子上。和他对谈的嘉宾,是相识八年的封新城。虽然有哥们儿陪着,但张发财还是有点拘谨。“咱俩对谈其实就是尬聊,”张发财把麦克风递给了下面的读者,“还是你们问问题吧”。

在设计师界,张发财可能算是最会说段子的,但他说私下里的自己是一个害羞的人,“见了陌生人,我说话都磕巴。”对于慢热的人来说,酒是绝佳的催化剂。他在网上问封新城的第一句话就是“你酒量怎么样”,让同是东北人的封新城会心一笑。之后,两人从中午喝到午夜,便开始“勾肩搭背”,成莫逆之交。

张发财直言:“如果没有封新城,就没有这本新书《人五人六》,也没有之前出的《历史就这七八样》。”缘起于七八年前,时任《新周刊》总编的封新城邀请张发财在《新周刊》上写专栏,“写什么都成,但每一期专栏的插图你得做好”。答应下来后,张发财就这样坚持写了六七年专栏,而这些文章就集结成了《历史就这七八样》和《人五人六》的大部分内容。“这书是属于封先生‘催产’出来的”,张发财说。

新作《人五人六》写的都是历史人物事迹,笑点密集,但脱下轻松搞笑的外衣,其实每篇都是“言必有据”的严谨作品。张发财在写《人五人六》里鉴真东渡那篇文章时,前期准备了很久,他在论文网上看了三篇论文,读了将近60多万字的资料,最后才写成这篇文章。《人五人六》里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张发财在阅读大量历史文献、经过严格考证之后,再用“不正经”的风趣笔调呈献给读者的。

作为设计师,这本新书却不是张发财设计的,“我从来不给自己的书做设计,你见过脑科专家给自己开颅的吗”。

新书设计得颇具匠心,装帧是隐藏式露背锁线装,这样能保证每一页都能完全摊开阅读,而封面又能妥善保护裸露的书脊。这个设计又让张发财有点“闹心”,因为很多读者以为是“脱胶”了。甚至发生这样一件趣事,张发财寄了这书给朋友,他妈妈看到这书脊还特意熬了糨糊给粘上了。

为此,张发财一再在微博和朋友圈向大家解释。现在,《人五人六》再印时已经在书脊处加了一个二维码和一行文字:“这不是脱胶,扫我了解详情”。“你说印个二维码多难看,但是没办法啊。编辑崩溃了。”

一个建议开启带数字书名的“传统”

张发财出书有一个莫名的“传统”,每个书名里都有数字。张发财的第一本书名为《一个都不正经》,这是慕容雪村给的建议,“你这书里面没有正经人,也没有正经事,咱们就叫《一个都不正经》”。这本书出版后,有位粉丝给张发财留言,说下本书叫《大家都很2》怎么样?他觉得这名字也特别好,就采用了。从此之后,张发财每本书书名就开始沿袭这必带数字的“传统”:《历史就这七八样》、《十三不靠》……第五本则是《人五人六》。

“‘人五人六’在北方话里是指装腔作势、装模作样的人,我这本书里面全是以历史人物为主,他们有好多都‘人五人六’的。”张发财继续笑笑说:“其实我现在坐在这说话这就有点人五人六的。”

在张发财看来,真正的历史人物其实是很丰满的,但大家对他们的认知多是固定化、符号化,比如丘处机、张三丰、武则天……张发财说,在查阅了传记和他们的生平之后,想把这个符号更加丰满一些。

“我们平时看到的可能都是历史人物的正面,但我想让他们的侧面和背面露出来。”张发财坦言自己只是想多角度地呈现历史,并没有开拓的野心,“尽量写得轻松一点,让你们读完能笑笑、开心一下,这本书的使命就达到了”。

而说起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张发财很肯定地回答——明武宗朱厚照。“因为我觉得他活得特别坦荡、真实,还活得特有钱,想干啥就干啥。而有些历史人物就活得特别假。作为人,必然有他的局限性和人性的弱点,我就想把他们真实的那面还原出来。”这也正是张发财写书的初衷。

对于张发财的历史作家身份,封新城说他是“历史的小偷”,因为“偷出来的东西往往是有价值的”。张发财则自嘲“我应该是历史的‘收破烂的’。因为小偷是偷人多的地方,而我其实是在历史的旮旯里找东西。”

作为同样了解张发财的好友,陈晓卿这样评价他:“别看发财的文字表面风骚放荡,充满各种秀智商的桥段,这些是建立在他饱读经典、勤于考证的基础之上。”

把史籍资料变成画面再写下来

除了写书、做主持、脱口秀之外,张发财是个出色的设计师。有读者问他,如何能几十年如一日保持对设计的激情。张发财说,首先得真的热爱,因为做设计太痛苦了。“我绝对不让我孩子做设计,那都是血磕过来的”。其次,要疯一样的努力。他曾告诉年轻设计师,要少做设计,多想,“就是在保持正常设计量甚至超过这个量的基础上,更多地去思考,晚上睡觉都要想。”

此外,面对百般挑剔的“甲方”,张发财认为“沟通能力”非常重要。“为了不改稿,我真的能东扯西扯,上天入地。”张发财笑称,曾经有一个设计是在logo里加三个火苗,“那么点儿空间只能加三个,但客户非要加到五个,说显得隆重,然后我就在半小时里给他列举了三个风水大师讲过,火苗多于三个不吉利,后来客户就坚决不改了”。

如今的张发财很少见客户,必须和话事的老总直接沟通。去年,上海一家公司委托他做饮料的包装设计,张发财说要见老总,对方说老总太忙,张发财就直接说那我不做了。后来老总加了张发财微信,“我没看他朋友圈,就觉得这名字挺熟,老总说对,全国好多叫我这名字的”,沟通了两个月,张发财有一天才意识到,他是王思聪。

作为设计师和作为畅销书作家的张发财,就在这两种身份里切换,但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来去自如。“我在做设计的时候是不可能写字的,也不看书。如果切换角色,需要喝顿酒,然后狂睡24小时。这两个频道没有打通”。

封新城听了后说,这是在低调炫耀自己的专注和专业。他问张发财,看书写字对做设计有没有帮助,张发财说,一点帮助都没有,但设计对写字有帮助。“我做设计的时候,脑海里会先有一个画面,之后再用电脑或手绘表达出来。而在写作时,我也会先把史籍资料变成画面,还原历史现场,再用文字写下来。这是相通的。”

平面设计的PS和拼接,也让他惯于在古今人物和历史段子之间闪转腾挪。“写字能让我快乐,我就很满意了。为什么还要一物两用地对设计有帮助呢?人不能太贪心。”

■采写:新快报记者 董芳 ■图片:受访者供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