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代画家要谈担当 就要多读书
日期:[2017-12-10]  版次:[A17]   版名:[收藏周刊·展览]   字体:【
■常保立

■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 ) 赏春芳

■陈平(中央美术学院) 梦底家山

■张谷旻(中国美术学院) 塞罕坝

■叶军(湖北美术学院) 水静云动

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

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科研创作处、教务处、中国画学院承办的“丹青语境——2017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青绿、重彩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创作作品展”日前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来自全国20多所美术院校的师生作品,整体反映了当下中国美术院校青绿、重彩山水画教学和创作的现状。故宫博物院摹画组组长常保立在接受收藏周刊专访时称:“当代画家要谈担当,只能自己多读书。”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当今中国画家的社会担当体现在哪里?

在古代中国,用“丹青”指代绘画,可见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翻开美术史,历代的青绿山水画名家名作贯穿其中: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唐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明皇幸蜀图》,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等,还有跨越千年的敦煌壁画中的青绿山水画。色彩理论方面,早在六朝,谢赫“六法”中就把“随类赋彩”列为其一,宗炳提出了“以色貌色”,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系统讨论绘画色彩,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北宋以降,文人画兴起,代表“南宗”的文人水墨画一路高歌,而被认为“北宗”代表的青绿山水画却相对冷落,影响至今。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其著作《美学散步》曾写道:“‘色彩的音乐’在中国画久已衰落……中国画此后的道路不但须恢复我国传统用笔线纹之美及其伟大的表现力,尤当倾心注目于彩色流韵的真景,创造浓丽清新的色相世界。”

宗白华先生的倡议似乎在今天仍然奏效,对中国绘画今不如古评价一直此起彼伏,但倘若真承认这一点,那今天的创作意义何在?当今中国画家的社会担当又体现在哪里?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终身聘用专家、故宫博物院摹画组组长常保立先生数十年来对古代绘画有深刻的研究,在展览现场,他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时,对以上的疑问进行了探讨。

对话常保立

有担当的画都可以叫士夫画

没有真正的文人画

收藏周刊:不少人说,中国现代青绿山水画不如古代,那当下创作的意义何在?

常保立:中国古代叫“图”,不叫画。古代的图是有担当的,历代“左图右史”用以纪纲人伦。一些重要事件,就通过图文来记载,比如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就是记录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这跟当下的创作不同,当下是画家创作的个人观念行为,古代则更多是国家行为。

收藏周刊:这么看,文人画应该是抒发个人情趣的了?

常保立:在我看来,没有真正的文人画,倒是有“士夫画”。今人说的“文人画”,是借用了苏东坡和董其昌的只言片语。很多人喜欢把古画分为工匠画、文人画,其实这些概念在古代并不存在。家国天下,士夫为国家是有担当的,有担当的画都可以叫士夫画,考取功名就做官,就是仕,没考取,有的则成高士。因此,文人画是今人赋予的概念。正如,古代并不存在书法家,书法是为文章服务的,图画是为国家重要纪典,“纪纲人伦,显明君文”服务的,宋代以后,书画才从“左图右史”的功用中逐渐独立出来,也不再以教化人伦为主,而是追求纯粹的笔墨。渐渐,绘画内容已经不重要了,笔墨开始被重视。

往往越是专业的画家,

越容易进入技术化

收藏周刊:但不以记录事件为主的作品也不少,比如《溪山行旅图》。

常保立:对,从宋以后,开始有了这个变化,北宋的绘画还有着一些皇家的纪纲行为,显示着官府政文的需要情况,比如南宋的一幅《岳武穆》岳飞的像,又或者北宋《宋徽宗画像》,还是有纪纲人伦的成分。后来则出现一些不怎么强调内容的画,而是侧重笔墨,比如一根线条、一个点画,这时候的绘画就不再看画面中的故事,不看三皇五帝,不看节妇烈女,而是看笔画,笔画怎么度人?看笔画中的“用笔”就可以了,不再是明里的让你看故事内容了,山涧一个房子、几棵树,山水画开始由用笔组成,什么叫“用笔”?笔画本身的欣赏价值被抽离了出来,就是单以笔画就足以让观者感动,通过用笔来度化人伦的效果又叫“笔墨”,那什么样的笔墨可以度化人伦?画家就要读书、要走路(游历)、要阅人(思考),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成就自家山水。

比如看徐渭的墨葡萄、八大的荷花小鸟,都是简简几笔,有什么感人呢?看笔画。看笔画的穿透力。这里的穿透力就取决于他成长的经历,他读的书,他的思维,自觉不自觉一定通过笔画体现出来。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画如其人。这对欣赏者也有要求,要求他们不能只看表面的形式,而是要从文化的角度去体会而成为“真赏者”。

但需要注意的是,往往越是专业的画家,越容易进入技术化,不容易感人,画得再好,也就是技术上让人佩服,要感人则必须是“以心对心”,画者以无我担当产生出真品而使后学真赏入心,几近是疯痴的状态,入心,一辈子挥之不去的。

吴冠中是现代人,

在他那里确实笔墨等于零

收藏周刊:当代中国画的担当在哪里?

常保立:现在提倡“文化自觉”,什么叫文化?看得到的是文明,看不到但能感觉到的是文化,能够在背后起作用的,叫文化。古代担当容易理解,士农工商,很多绘画者抬笔就代表了百姓,因为他们是通过科举上去成为朝廷命臣的,来自最基层的农村。但现在有些画家,画画是从自身出发,首先就是考虑如何画好一张画,而不是如何通过笔墨去表达一种家国情怀,于是,他们是先有目的,再去画。一旦有了目的,过程就会被忽视。当代画家要谈担当,就要多读书,多读西学东渐之前的古经典书,那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要多经历一些事情,强调多走路但并非是多游山玩水,八大山人一辈子没有出过江西,照样是大画家。

收藏周刊:您说八大的作品单笔墨就能看出内涵,您怎么看吴冠中曾说的“脱离具体内容,笔墨价值等于零”?

常保立:这属于认知能力问题,吴冠中是现代人,在他那里确实笔墨等于零,以他的认知来讲我觉得是他没有错的。中国画的基本语言就是笔墨。什么叫“笔墨”?一块石头扔到水里,咚!沉下去了,有力量,这就叫笔,激起了浪花,这是神采,所以笔墨就是“力量神采”,投下去的石头力量有多大,激起的浪花就有多高。

看关山月画梅花,

那种感觉,特别像广东音乐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岭南画派?

常保立:岭南画派是个非常重要的画派。从高剑父、高奇峰,到后面的黎雄才、关山月,影响都很大,我从小就看关山月画梅花,那种感觉,特别像广东音乐。广东音乐丝竹管弦的声音,初听可能百思不得其解,渐入,慢慢就觉得有了特别有味道。优游中蕴含着特别柔和的往古质朴,“南风之薰”北方冬日,从故宫博物院应邀来广州美术学院讲座,我深深感到了广州人的热情好客春天般柔和的古风。

简介

常保立

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终身聘用专家、故宫博物院摹画组组长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