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感激与质疑并存, “医疗众筹”该如何走?
日期:[2017-12-13]  版次:[A30]   版名:[男人帮·匠周刊]   字体:【

慈善法颁布一年多来,以“医疗众筹”为主要慈善方式的信息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申请人信息造假等问题也逐渐出现在公众视野,下一步究竟该如何走,成为“医疗众筹”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

记者下载多个筹款平台软件进行测试,发现发布受助项目所需填写的信息并不多,名为“绿色智能通道”的一项功能更是在记者填入全部非真实信息后仍旧直接发布了筹款项目,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材料可以之后跟进添加。

记者联系到了一些自称医疗系统“内部人士”的人员,他们表示,医院病历和带签名公章的诊断书他们都可以“弄来”,三甲医院的也可以做,“无非是加钱”。

为了进一步了解网络募捐信息平台的审核机制,记者以实验身份继续与某平台客服人员进行沟通。

“需要你上传病人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如果你不是本人还需要提供户口本页照片来确定你和病人的亲属关系。”交谈中,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的审核人员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但是主要还是以受助人上传的诊断书为准。”

当记者询问如果筹款不够,项目失败怎么办时,客服人员回应说,可以自行修改筹款目标金额,将金额调整到已筹得款项以下,就可以视作项目成功并提现。

“这个金额主要还是由求助方自行设定,我们会有相关的医学专家提供参考意见,但只要不设定过高的求助金额,我们一般不进行干预。”

记者在募捐信息平台上点开一项个人求助项目,在项目下有这样一行说明:该项目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

此项说明来源于民政部所发布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据了解,“医疗众筹”被认定为个人求助行为,与公开募捐性质并不一样。

但《规范》中也明确表示:个人为解决自己或者家庭困难,提出发布求助信息时,平台应有序引导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对接,并加强审查甄别、设置救助上限、强化信息公开和使用反馈、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责任追溯。

记者尝试捐助数十元后试图查询该笔钱款的去向,募捐信息平台方面告诉记者通过软件可以查询到具体的到账和提现时间,但之后的具体使用情况,只能通过受助人自己的反馈来了解。

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主任潘强表示,编造虚假信息在平台上发布并获取钱财的行为性质上无异于诈骗,而平台如果因为审核不严而导致此类情况,虽不用担负刑事责任,但须承担一定民事责任,“慈善必须是本透明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