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刘济荣老师的生命 将在这些作品里一直为社会服务
日期:[2017-12-24]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刘济荣 奋进 230×130cm 1999

■刘济荣 人物写生 100×60cm 1995

■刘济荣在家乡写生

■刘济荣 教师的喜悦 草稿

■陈伟安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陈永锵: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对于刘济荣先生给广州艺术博物院的捐赠活动,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陈永锵表示:“刘老师的生命将在这些作品里一直为社会服务。”广州艺术博物院接受艺术捐赠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高峰时期:第一次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初创时期,第二次为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第三次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艺术家个案方面,无论是研究、展示还是收藏保管工作,广州艺术博物院都做得到位,因此,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进入广州艺博院的收藏体系。广州艺博院院长陈伟安接受采访时表示,艺博院三万多件藏品,几乎有一半是来自捐赠。

作为1949年以后国内学院教育体系培养的第一代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刘济荣先生,在陈伟安看来:“他是很纯粹的艺术家,他创作不是为了成名成家。据我了解,曾经有画商希望包装他,被他拒绝了。而且当他画了大批量的作品之后,他只想着这批作品可以如何回报给社会。”

很早以前,他就有了把作品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美术馆的想法,三年前,刘济荣就跟陈伟安提及把一部分作品捐赠给广州艺博院的意向。“每次我和同事去探望他,当谈及捐赠事宜时,老人家都非常认真。捐赠什么时期的作品,每个时期的代表作有哪些,他都亲自挑选。由于那段时间他身体状况不好,整理捐赠目录和挑选工作就一直断断续续,部分工作还没来得及完善,他便与世长辞了。”陈伟安说。

今年,他长子刘思东继续和广州艺博院谈捐赠事宜,经过半年的梳理,终于理清了刘济荣先生在世时的思路。老先生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哪些画捐给广州艺博院。最后,艺博院一共接收了他689件(套)作品,“这是自2000年开院以来,继黎雄才、赖少其等专馆之后,捐赠个人作品数量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次,涵盖了刘济荣先生的艺术历程与成就。这批作品不但丰富了我院的藏品体系,尤其是对广州艺博院在岭南地域美术研究方面起到很大作用。”陈伟安说。

“我认为,刘老师的生命将在这些作品里一直为社会服务。”陈永锵在展览开幕致辞中,给予高度的评价:“刘济荣老师是我熟悉的、也是相识了几十年的一位长辈。他是杰出的画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今天看到他的遗作捐赠给了广州艺术博物院。”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则评价称:“刘济荣先生的艺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以青藏高原为创作源泉,创作了大量以青藏高原为背景的人物画,已经形成了刘济荣老师的‘品牌形象’,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广泛的影响力。怀念他的教书育人,他一辈子在教学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培养了一批美术后备人才,对他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也怀念刘老师的品德,虽然他的艺术成就令我们尊敬,但他却非常低调,很谦和、亲和,无论学生、同事,包括熟悉他的人和不熟悉他的人,都非常喜欢他,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值得大家去悼念、怀念、纪念,尤其是今天的回顾展,捐出689件作品,再一次体现他及家人的胸怀,也为同行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陈伟安谈艺博院:三万余藏品一半来自捐赠

收藏周刊:广州艺博院目前接收捐赠的艺术家捐赠情况如何?

陈伟安: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自建馆起,就致力于对中国历代书画珍迹和岭南地区名家书画的征集和收藏。在汇集广东地区旧藏的基础上,又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收购,并接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批捐赠。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的捐赠收藏,可分为三个高峰时期:第一次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初创时期,第二次为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第三次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关于第一次高峰,早在美术馆成立的前一年即1956年,广州美术馆建立的倡议者、时任广州市长的朱光先生带头捐赠了一批藏品,容庚先生、黄子静先生捐赠了80多件书画作品。

第二次高峰,即20世纪70年代-80年代。除了中国书画外,增加了水彩水粉、拓片、日本画、油画、素描、速写、写生稿等种类。包括司徒乔夫人冯伊湄女士、卢振寰先生、容庚先生、莫元瓒先生、关金鳌先生、黄笃维先生、陈树人亲属、高剑父夫人翁芝女士及儿子高励节、符罗飞亲属、冯缃碧亲属都捐赠了作品。

第三次高峰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一时期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广州市政府重新选址建设新馆,而收藏工作在新馆建设催化下一日千里。为了鼓励美术名家捐赠书画,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特在新馆设立9个名人馆,并配以收藏、展示、研究、出版、宣传等活动。当时收到捐赠的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赖少其、廖冰兄、杨之光等名家作品以及欧初、赵泰来艺术收藏品。

至此,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在收藏工作上取得相当圆满的成绩,三个时期捐赠收藏的美术作品共计一万三千多件,占院藏的1/2,当中国宝级精品居多。

收藏周刊:接收了捐赠的作品之后,会有什么后续的研究工作吗?

陈伟安:岭南地域美术研究是广州艺术博物院的重要学术抓手,我们对岭南地域的美术研究对象既有团体研究也有个案研究,像岭南画派、国画研究会等等属于我们研究的团体对象。而个案则太多了,个案可分三大类:一类是从岭南地区土生土长的艺术家;第二类是从岭南地区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家;还有一类是来到生根广东的外来艺术家。

我们会定期对作品进行展示以及研究,比如去年对容庚捐赠的一千多件作品,分成绘画和书法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成三个单元进行展示。一共开展了两期展览,每期有三个展厅,一期持续三个月。艺术家和藏家捐赠的艺术品,首先任务是保管,第二任务是研究,第三则是展示,这三点我们一定要做好。还有做好传播工作,除了在本馆做好展示,我们还会去全国各地巡展。其中,明年我们就会将刘济荣先生有关青藏高原题材的作品,在形成他个人艺术风格的西藏举办展览。

收藏周刊:在接受艺术家捐赠作品时,广州艺博院有哪些标准?

陈伟安:接收艺术家作品的最高标准是艺术质量,尤其是质量好、数量大、成体系的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另外,我们在评估是否接受作品时,也看艺术家作品是否跟时代紧密相连。除了艺博院有艺术收藏委员会,还聘请有一批院外专家对有意愿向我们捐赠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评估,能达到我们收藏水平和符合我们收藏体系的,我们才会接收。

人物介绍

陈伟安 广州艺博院院长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