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华工暨大广医将再扩容 借鉴耶鲁打造开放校园
日期:[2017-12-25]  版次:[A09]   版名:[城事]   字体:【
■此次规划深化范围为南岸起步区的西南片和东北片。

■创新城南岸起步区空间结构示意图。

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起步区规划获通过——

确定了!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将进一步扩容,预计在校生达4.7万,并计划借鉴国际著名大学的开放式校园空间设计,校园和街区融为一体,形成产学研城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日前,在广州市规委会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起步区西南片、东北片科教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获通过。

广州国际创新城包括大学城、生物岛和创新城南岸。目前,大学城、生物岛已基本建成,创新城南岸中的南岸起步区,将是今后创新城实施建设的重要地区。

■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通讯员 穗国规宣

借鉴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经验 探索开放街区式高校建设模式

2013年8月,创新城南岸起步区控规经市府批准,以金光东大道为界,分成东西两区:西区总面积7.7平方公里,主要有思科智慧城、华工国际校区、暨大校区和科创综合组团。东区总面积4.94平方公里,主要有广州医科大学一期(已建成)、二期(计划扩建用地)。

此次规划主要是对创新城南岸起步区的控规进行深化的调整,保障国际校区、暨大校区、广医校区二期落地,为建设国际化一流大学校区奠定基础。同时,规划还要实现预留未来创新产业的承载空间,增加科研和配套服务用地,落实番禺区村镇安置需求。

规划提出,打造国际一流教科新区的目标,借鉴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经验,将探索融入城市的开放街区式高校建设模式,与周边的科技研发、商贸发展、居住等功能协同发展,形成产、学、研、城一体化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在空间上采用城市型、开放性小街区、空间融合模式;发展教育、科研、配套生活、混合、共融的功能;交通组织上采用窄街道、密路网、人性化、景观化;同时在周边协调方面,形成内外信息互动、设施资源共享。

跟原方案比改了哪里?绿地增加了

相较于原来的方案,此次规划增加集中绿地26.42公顷,使创新区南岸起步区绿地总面积达204.59公顷,占规划范围的16.24%。同时在西南片构建2条街区渗透式东西向绿廊,与创新城现规划的绿地系统密切衔接。

在水系上,结合暨大现状水系和国际校区方案,实现水系东西贯通,并打造高品质、向公众开放的开敞空间。下一步将通过编制河涌和湿地专项规划,确定河涌宽度线位及流向,建设生态友好的海绵城市。

在城市设计方面,该片区将构建景观双轴与“北低南高、中间低四周高” 空间形态。鼓励设置二层公共连廊,并且要求通过下沉广场的方式,充分采用自然通风采光,来利用地下空间。建筑风貌将体现现代与岭南特色兼具风貌,同时要考虑与西侧余荫山房形成文化、景观联系,建筑风格互相协调。

交通规划

新增地铁12号线支线 1条有轨电车线 2条公交线

规划透露,片区将通过“井”字形区域通道与 “四横七纵”骨架道路,保障该区域与周边地区的联通。“井”字形区域通道包括南大干线、广明高速、南沙港快速、新化快速;“四横”为滨河路、南大干线、兴业大道、金山大道(广明高速地面辅道);“七纵”为南沙港快速、市新路、南村大道、金光西大道、金光东大道(含金光东隧道)、新造路、新化快速。

在地铁轨道方面,在现有的7号线、4号线与规划的8号线的基础上,通过引入12号线支线(大学城北-展贸城,全长16.5公里,设站10个),可以实现大学城北部与大学城南部各校区之间的轨道服务。4号线与12号线支线的地铁换乘站点在新造站、大学城北站;7号线与12号线支线的换乘站点在板桥站。此外,还将新增1条有轨电车线,2条创新城新型公交线(全场15.8公里,设站18个),公交起步区内站点600米服务半径覆盖96%用地。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规划7.76万人(含4.7万在校学生),设置35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其中包括完全中学1所、24班小学2所、18班小学1所、幼儿园5所、星光老人之家3个等。

重点逐个睇

1

国际校区:用地面积114公顷,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其中教育科研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配套功能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预留综合发展用地3.15公顷,绿地面积16公顷。拟引入10个学院、容纳2万学生,整体划分为若干个小街区组团,每个用地面积2-4公顷,教育科研共23个街区,教育配套7个街区。总体呈现“外围高、中间低”的空间意向,其中学生宿舍的高度控制在12层左右,教学建筑控制在7-9层左右,公寓和科研商务则分别为16-18层和16-24层。

2

暨大校区:可容纳1.7万名学生,计划在此设置新丝路学院和暨大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总用地面积118公顷,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绿地面积20.54公顷。

3

广医二期:广医校区一期用地37公顷已于2014年投入使用,现有在校学生6000人。本次规划调整后二期用地29公顷。如此,校区总用地67公顷,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可容纳1万学生。该区内有4处古树,树龄最年轻的117岁,最老的124岁,规划建议对古树进行原地保护。广医安置区则主要用于安置番禺区本项目的被征拆村民约220户意愿,由番禺区政府建设公寓式安置区;用地性质为村民居住用地,用地面积6.67公顷,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4

科创综合组团:总面积达261.02公顷(其中建设用地为156.02公顷,生态走廊为105公顷),设置绿地面积15.81公顷。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创新城南岸的延伸,包括国际校区、暨大的科研、服务配套功能,预留产业功能;二是解决安置地、留用地的需求,依据番禺区政府提出的需求,满足国际校区及预留其他项目的留用地、安置地的需求;三是落实区域内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增设污水处理厂、加压泵站、变电站等设施。

专家发声

大学城不能只有“物理集聚” 而没有“化学反应”

在专家讨论环节,市规委会委员袁奇峰表示,大学城的建设捍卫了广州高等教育的中心地位,但从实际来看,各个高校只是堆集在一起,是个“物理集聚”,没有发生所期望的各校互动,彼此间没有融合形成“化学反应”。对此,市规委会多位委员表示认同。委员李郇称,目前各个校区的公共空间串联仍有欠缺,看不出互相之间的联系,建议在后续的整体慢行系统中加强串联。

委员陆原更指出,广州国际创新城包含了生物岛、大学城、创新城南岸,作为整体,要加强这三大块之间的有机联络,创造有利于科技水平创新、学科交叉等的条件。目前,这三块的联系特别是交通方面还不够,规划中提及的南大干线是条快速路,功能上并没有起到串联作用,反而将两个地块隔离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