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顶包神器”畅销背后,是趋向失控的校园“攻防战”
日期:[2017-12-26]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来论

■然玉

据报道,近日,记者发现在淘宝上不少售卖手机模型的商家打出了“‘上交’专用神器”的广告语,售卖的手机模型也由过去的黑屏“升级”为可亮屏、可开机,售价多在十几元至二十元左右,最高售价也就三四百元。商家透露,购买这种模型机的人群中,学生占很大比例,大多是为了应付学校收手机时,避免交真手机而买来“顶包”的。

亮屏假手机成学生“顶包神器”,这喜剧感十足的一幕,当真应验了那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事实上,对一些学校上课收手机的做法,本身就存在不同看法;而今,学生们以假乱真的投机伎俩,更是让这场师生“攻防战”变得看点十足。学校严防死堵,学生见招拆招,这一来一回之间,课堂原本的融洽与严肃,几乎已消于无形。所谓师生相处,演变成这般你来我往的局面,着实让人颇多唏嘘。

面对学生用假手机顶包的行为,有学校负责人表示“上交手机不是目的,希望学生不做低头族”。置之于现实语境下,这一回应可谓耐人寻味。因为我们知道,不少学校除了“上课没收手机”之外其实什么都没做,在这一前提下,所谓的“手段”实质上也就成了“目的”:当课堂的吸引力没有得到根本性提升,“手机”对学生们的诱惑就永远存在。或许,大多数学校都没能和自己所表述的那样,拿出“治标又治本”的解决方案。

相当长时间以来,课堂之中的管制与反制,一直都在上演着。只不过,到了如今阶段,双方的博弈过程,正发生着某些微妙而显著的变化。那就是,学生们作为“消费者”的身份色彩越发凸显,其具备可观的购买力,又背靠着庞大、发达的商业市场,因而总能购买到相应的“服务”或“神器”来应对校方的强势管束——无论是此前备受关注的大学生雇人替课现象,还是此番曝出的学生上交手机顶包,其背后核心逻辑皆是如此。

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随着学生消费群体的不断壮大,其对市场的反向影响变得越来越大。特别在各个电商平台,各式各样以学生为客户的定制化“服务”和“产品”层出不穷,就很能说明问题……但凡有需求便有供给,素来嗅觉敏锐而行动迅速的电商,总能抓住商机大赚一笔。可问题在于,许多被市场捕捉的所谓“需求”,往往是不合理甚至是存在道德瑕疵的,由此所衍生的,诸如“代写作业”“顶包神器”等电商爆品,也注定难逃非议。

一方面是学校简单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学生们与市场的暧昧“合作”,这之后师生间无休无止的明争暗斗,只留下一地鸡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