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东莞供电搭建平台激发职工创新热潮
日期:[2017-12-29]  版次:[G04]   版名:[新东莞]   字体:【
■创新工作室成员在研发输电线路激光远程清除装置。顾萱 摄

■青年创客团队的“飞手”进行无人机操控练习。 顾萱 摄

■创新工作室成员进行技术攻关。顾萱 摄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令,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怎样才能将创新转变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主动力,在企业落地生根,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课题。随着东莞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电力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积极推动电网技术创新发展,建设智能电网,才能够进一步地满足下阶段东莞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30个创新工作室、青年创客团队、创新工作室“一站式”服务中心……近年来,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在企业创新发展上,通过搭建平台、优化管理、丰富激励形式等,全面激发职工创新动力,探索出激发职工创新热潮的新模式。他们正依靠自身技术力量,提高供电可靠性,服务东莞飞速发展的经济。新时代,新莞电,新作为,东莞供电局正不断以电网科技进步来服务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

■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 通讯员 顾萱

创新工作室“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电网技术创新,往往来自于职工创新不断的累积。近年来,东莞供电局职工创新硕果累累,“创客”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得益于该局创新工作室平台的带动,实现了群创效应。

“以前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技术难点,一般就是在例会上讨论,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机制。成立创新工作室后,以点带面,定期有专人对这些创新点子进行系统收集和跟进。时间长了,创新就成为了职工们普遍的共识,并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我们针对收集回的问题,成立专家组进行技术攻关,更科学地去解决。”谈起创新工作室对职工创新的作用,东莞供电局首批成立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陈泗贞感触最深。“有了创新工作室后,职工的创新项目经过申报,就可以获得对应的资金支持,这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陈泗贞创新工作室从2013年成立到现在,基本上每年都会有3到4个创新项目成果,目前该工作室已被评为南方电网五星级工作室。他们研制的保护压板快速测量装置,大大提高了电网继保人员在对电力设备保护装置进行定检时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测量时间从原来的30分钟缩短到1分钟,准确率也从原来的89%提升到100%,让设备供电更加安全可靠。

“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我们每年都会形成几个可申报的创新项目。”几年来,陈泗贞既要兼顾专业的管理工作又要兼顾工作室创新项目,虽然增加了一些工作量,但她却发现,创新与本职工作之间,正在发生积极的互动。“我发现我的本职工作跟创新项目是可以有机结合到一起的,工作室创新做好了,其实对专业管理也是推进作用,专业管理搞好了也是对工作室创新的促进,在这个过程中,完全不会觉得增加工作很累,而是相互促进的。”

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提供有力的创新资金支持,这让创新工作室得到了职工们的认可。很快,东莞供电局的创新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我们是从2013年开始成立工作室,这几年通过不断发展,现在共成立了 30个创新工作室。通过工作室的平台,把一些创新领头人的作用凸显,进一步推动了创新成果。”东莞供电局工会业务分部主管洪伟坚在短短几年时间,见证了东莞供电局创新工作室的从0到30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创新工作室不仅仅是量的增长,还有质的飞跃。像夏云峰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刚刚被广东省工业工会授予2017年‘广东省工业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何满棠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陈泗贞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

“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资源推动创新

随着职工创新积极性的提高,现在东莞供电局每年职工申报的创新项目越来越多,每一年新加入职工创新的“创客”也越来越多。为了让这些创新项目更好地开展,帮助新加入的“创客”们更好运作创新项目,一个新的平台应运而生。今年10月27日,东莞供电局创新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服务中心整合了科技创新队、劳模(技术能手)工作室、专家工作室、青年创客空间等东莞供电局的创新资源,构建品牌更加突出、管理更加规范、保障更加到位、成效更加显著的创新发展管理机制。

“我们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就是想把创新项目申请、创新项目资金申请等流程进行规范化和程序化,通过这个平台把创新项目申报的流程都固化在系统上。例如一个职工,想要申请成为技能专家,就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到技能专家的申报要求,要有什么成绩、什么创新成果;如果符合了条件,要如何去申报。职工想要申报一个工作室,又需要什么条件和申报程序等等,通过这样一个一站式服务中心,让职工创新更加顺利开展。”该局科技管理人员王传旭告诉记者,他们专门建立了微信的申报平台,职工通过微信平台就可以申报项目,提交相应的申报材料,经过专家的评审就可以立项。这大大简化了申报的手续,形成了浓烈的创新氛围,职工们的想法多,出来的创新成果也多。“原来没有这个平台的话,局里创新资源就比较分散,主要靠各个工作室和创新项目组自己去找资源,现在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就可以整合创新资源。今后,这个平台还会把设计机构、生产企业、程序编程等职工创新项目可能需求的社会资源也对接进来,为职工创新项目推荐这些创新需要的社会资源。”

创新平台的搭建,让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也更加顺利。2017年,东莞供电局职工创新项目就达到110项,这些创新项目投入的创新资金达到1000多万,其中涌现了26个推广类的创新项目,5个项目被列入重点推广成果目录,全局共完成89件专利授权。王传旭说:“原来我们没有搭建创新平台之前,对于基层班组做出来的创新成果,很难做到推广应用;但是搭建了创新平台后,我们还会进一步根据对创新项目的成果推广和转化,把职工创新项目中好的成果,推广到全省甚至是全网。今年我们的局5项创新成果,就直接推广到全省各个地市局进行运用,为整个电网技术的升级和知识的分享做出了贡献。”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