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水资源管理考核全省第一
日期:[2018-01-19]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深圳茅洲河保洁人员正在河面打捞垃圾。通讯员 邹锦华/摄

■广州河涌保洁员在清理垃圾。 通讯员 邹锦华/摄

广东落实河长制情况走访,多地水体出现改善势头

自去年广东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全省境内江河湖库全面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制体系,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近日,记者走访广东省内多个城市,发现各地协同推进任务落实、精准治水,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新快报记者 陈彤 通讯员 粤水轩

广州

“洗楼”摸查建筑物105万栋 考核全省第一

2017年,广州纳入国家住建部和国家环保部黑臭水体整治平台的35条河涌,经过第三方评估单位环保部华南环科所评估,全部达到住建部提出的 “初见成效”标准。经广东省考核,广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为优秀,总分全省第一名。为何2017年治水能收到如此效果?

记者从广州市河长办获悉,过去的一年中广州市水务部门在河长体系建立、专项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其中,河长体系建立方面。河长制覆盖全广州,全市1484条河道(含1368条主要河道和部分小微水体)、49个湖泊、63座山塘、324座水库落实四级河长共2961名,其中市级河长13名,区级河长281名,镇街级河长962名,村居级河长1705名。此外,在河湖显著位置设置河长公示牌5668块,标明河长姓名、职务、职责、管护目标和监督电话。在市政府网站公示了市级总河长及四级河湖河长名单,各区及镇街完成本级河长公示工作。为提高河长履职能力,今年市、区两级开展河长培训342次,参加人员达14843人次。

专项整治方面,“洗楼”清源中,依法清理整治违规“散乱污”企业及其违法建设。目前出动“洗楼”摸查建筑物105万栋,清除各类污染源3.7万个。完成35条黑臭河涌2033个排污口整改。荔湾区充分发挥街级河长联席会议机制优势,有力推进排污口治理工作。清理珠江和流溪河堆场 115个,东江北干流堆场35个,南沙沙湾水道堆场8个,白坭河堆场5000平方米。拆除违建河涌管理范围内违章建设约110万平方米。

江门

鹤山174条村治污 对小微水体进行整治

当地村民原来将污水排入风水塘内,积聚一短时间后风水塘变“臭水沟”,造成水体污染。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鹤山市农村水污染一是养殖污染,二是生活污染,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落后,只靠水体的自然净化,造成水环境不断恶化。

对此,鹤山市委书记、总河长伍培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鹤山市将以“整市打包”和PPP模式开展新一轮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174条村实施治污工程,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

此外,鹤山市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整治,清理禁养区养殖场2966户,达标整治限养区养殖场2409户;抓好商品林调整为生态林工作,完成10万亩调整任务;严控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全年清理整治“小散乱污”企业119家;拆除西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章建筑10.5万平方米,清理5个砂场、6家餐饮项目和3家大型企业。

佛山

市领导多次约谈 广佛交界河涌治理成效日益显现

16条广佛跨界河涌一直是广州治水的焦点之一。

佛山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剑锋表示,广佛河涌跨界治理最头疼的问题是污染排放,在污染排放问题没有解决的背景下,潮汐加剧了污染治理难度。

“对于潮汐没有办法,只能尽可能截污,”他在采访中表示,包括水口水道、西南涌等广佛跨界河道重点整治的河涌,因为潮汐的原因治理起来难度很大。“这两条水道每天有两次潮汐,很多污染被水冲走后,过了两三个小时后又被潮汐推回来,这样反复加剧了治理难度。”据刘剑锋介绍,河涌边排污不合格的企业大部分已经关停,广佛交界河涌治理成效日益显现。

据了解,为做好广佛跨界区域水环境整治工作,针对南海区水口水道流域治理工作,佛山市主要领导曾约谈南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此后,佛山市主要领导又分别约谈了禅城区、三水区和南海区佛山水道、西南涌、水口水道市控断面水质不达标河涌的河长。

广佛跨界治水是佛山治水的一个缩影。记者从佛山市河长办了解到,目前,佛山第一批42条重点河涌已完成整治,基本稳定达到V类水标准。

佛山市桂城中心城区北部的五胜涌全长4650米,此前被列为桂城的黑臭水体,一直是佛山治水的“老大难”。刘剑锋笑着对记者说,“以前五胜涌边的果树不开花,芒果不结果。”近日,记者在走访时看到,五胜涌水已经基本消除黑臭,并且河涌两边景观进行了较大的提升。

佛山市河长办透露,在治理五胜涌的过程中,通过清理工业污染源、污水管网建设、实施水利项目、提升河涌景观、生物治理技术等,使得五胜涌的治理取得了较大进展。新快报记者了解到,2017年11月27日,佛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五胜涌沿线断面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各断面均值达标。

近两年治水攻坚 宝安区茅洲恢复元气

深圳

深圳市宝安区的茅洲河水体黑臭现象严重,曾先后2次被中央媒体曝光,被列为省政府、省环保厅和省监察厅挂牌督办的10个重点环境问题之一,并受到国家部委高度关注。据了解,茅洲河两岸大多是密集的工厂区和居民区,由于历史欠账多,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体系脆弱,治理难度极大。

据介绍,经过20多个月的治水“攻坚战”,2017年12月以来,茅洲河水质持续好转。经2017年12月11日、2018年1月10日国家环保部水质采样结果显示,氨氮指标均降至8mg/L以下,污染程度大幅度减轻。

深圳市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吴新锋告诉记者,在对茅洲河进行全流域治理时,污水管网铺设、河道治理、排涝泵站建设、河道底泥清淤、湿地工程建设等工作同时推进。“大家对治水有很高的期盼,所以我们也想在河道修复好以后,尽快把河岸景观改造好。”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茅洲河为珠三角两个现代化城市——深圳与东莞的界河。宝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在茅洲河治理过程中,将强化深莞及市区联动,与深圳市市水务局、光明新区、东莞市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协调加快茅洲河全流域治理工程进度。协调全流域调水补水、底泥清淤处置、两岸景观设计、流域监管执法等问题,推动茅洲河全流域治水实现补水、底泥处理、景观标准、流域监管等工作“一盘棋”。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