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流传至今的宝剑,“宝”在哪里?
日期:[2018-01-28]  版次:[A19]   版名:[收藏周刊·器物]   字体:【
青铜剑

曲刃青铜剑

镂空蛇纹鞘剑

金镡金首铁剑

“吴王夫差”青铜剑

错金银鸟篆剑

玉具剑

钢剑

刘永福部下使用的剑

剑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代的剑由金属制成,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现在作为击剑运动用的剑,剑身为细长的钢条,顶端为一小圆球,无刃。剑的历史是源远流长,因其属于非常实用、常用的兵器,流行甚广甚长。

在古代,质地精良的宝剑大多出自南方,主要是吴、越(闽越)、楚、巴蜀。

■收藏周刊记者 曾贵真

曲刃青铜剑

夏至春秋

约长35.5厘米

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小黑石沟出土。曲刃剑广泛分布于东北地区,其最早出现不晚于中原地区的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最晚则可到战国时期。本剑为曲刃短剑较早的一种类型,属辽西地区夏家店上层文化。

夏家店上层文化分布于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及河北北部。这两柄曲刃铜剑属于曲刃銎柄式,两侧刃呈双曲弧形,中间起柱状脊。这种形式的短剑,主要发现在辽西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是中国北方青铜时代具有独特地方色彩的青铜武器,多出于墓葬中。

这件青铜剑由剑身和剑茎组成。剑身中部有脊,曲刃,两边刃中有明显凸起的节尖;剑茎较短,为扁柱形,与剑脊连为一体,需要另加其他质地的剑柄。

镂空蛇纹鞘剑

西周

通长17.5厘米、柄长5.9厘米、

鞘长18.7厘米、宽10.5厘米

甘肃灵台白草坡出土。剑身较短,呈长尖三角形,中脊稍为隆起,无格,扁茎,无首。剑腊饰三角纹,剑鞘镂空,以盘蛇为饰,鞘口两侧各饰一牛。

青铜剑

春秋

长60.6厘米、宽5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墓出土。此剑(见上图)剑身满布菱形暗纹,剑镡上嵌有蓝色琉璃及绿松石。剑的表面经硫化处理,有一层黑色硫化物保护膜,铜剑至今光亮如新,剑锋寒气逼人。此剑与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同出,两剑又极为相似,只是没有铭文,大概也是越国铸造的。春秋晚期吴越之剑天下闻名,当时的铸剑师已经掌握了金属铬盐处理技术。

青铜剑在商代至西周时期长度较短,而且较少使用,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剑体加长,使用普遍。

金镡金首铁剑

春秋

长38.7厘米

河南省陕县后川出土。此剑剑身为铁质,已经锈蚀;剑镡及剑首为金质,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少数春秋时期铁器之一。在铁剑上附以金质剑镡和剑首,说明当时以铁作剑尚较为稀少珍贵,受到特别的重视。

“吴王夫差”青铜剑

春秋

全长59.1厘米、剑身宽5厘米

河南省辉县出土。此剑剑锷锋利,剑身满饰花纹,剑镡饰嵌绿松石兽面纹。剑身中间隆脊有棱,近镡处有铭文10字“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为吴王夫差用剑。

春秋战国时期是征战频繁的年代,军事的需要推动了兵器铸造的发展。吴国和越国的地势都不适合车战,步兵较多,剑这种短兵器的使用量很大,因此吴越地区铸剑的水平,远远超过中原地区,有很多被世人称羡的名剑,各诸侯国也以得到吴越的宝剑为荣。这个时期的剑用青铜铸造,在不同的部位加入了一定量的锡、铅、铁、硫等成分,以保证剑身的韧性和刃部的锋利,使其刚柔相济。目前出土和著录的“吴王夫差”青铜剑有9把,其形制和铭文大体相同。

错金银鸟篆剑

战国

长61厘米、宽4.4厘米

剑身表面覆盖一层孔雀兰锈。剑首圆形,剑柄中空呈圆柱形,格极窄仅0.5厘米,两面刃,尖锋,中间两面隆起一道凸棱。铭文为鸟篆错金银,剑格一面六字,一面四字,剑首十二字,计二十二字。字体秀丽美观,稍加变化,鸟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艺术字。

此剑未见著录,铭文金光闪闪,应是一把珍贵的越王剑。

玉具剑

战国

剑长46.2厘米、剑身宽4.6厘米

河南省辉县赵固村一号墓出土。由铜剑及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组成。玉剑首是剑顶端的玉饰,浅绿色,俯视为圆形,中心为漩涡纹,四周刻隐起的卧蚕纹及涡纹,抛面为梯形,背有孔,入剑柄上端。玉剑格是剑茎与剑身之间的玉饰,浅绿色,面饰隐起的卧蚕纹及涡纹,俯视为菱形,中空,剑柄由孔中穿过。玉剑璏是剑鞘上用来穿带佩挂的玉饰,浅绿色,有紫色沁,俯视为长方形,面略呈弧形,上饰隐起的卧蚕纹及涡纹。下有一孔,孔洞较大,可贯剑带以佩剑。

在剑与剑鞘上装饰玉器的剑,称之为“玉具剑”。标准的玉具剑应有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玉剑珌四种玉饰,此套玉具剑缺玉剑珌。

钢剑

通长97.4厘米、剑长79.2厘米

明朝冶铁业发展迅速,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官营冶铁所有13处,生产规模也有扩大,遵化(今河北省遵化县)冶铁所的炼铁炉高达6米多,深4米,内径2米多,外径3米多,不仅生产生铁,还炼熟铁和钢。国家征收的钢铁主要用于生活用品和兵器制造,这柄钢剑就是明代兵器遗存。钢剑至今锋利柔性极好,锈蚀并不严重,是明代炼钢技术水平的体现。

刘永福部下使用的剑

近代 1894—1895年

长62.5厘米

刘永福(1837—1917年) 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曾在中法战争中配合清军共同阻击法军,多次取得胜利。中日甲午战争时,为帮办台湾防务。在反割台斗争中,率部与台湾人民共同抗击日军。这是刘永福部下使用的剑。

(本版文图根据国家博物馆官网资料)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