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家长学校整天都在说综合素质 STEAM教育可以帮上忙
日期:[2018-01-30]  版次:[A32]   版名:[新教育]   字体:【
■廖木兴/图

寒假来了,许多家长会给孩子报班,除了一些应试科目,主要是各种艺术才艺类课程。新快报记者日前走访了解到,现在除了以上两种主流兴趣班,其实有教育机构和科技企业顺应社会生活变化和人工智能潮流,推出了一些综合性的课程项目,比如STEAM教育、创客课程等,这些课程更强调跨学科知识融合、综合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STEAM教育注重跨学科融合

STEAM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超学科教育理念,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组成,最早由美国政府倡议,旨在加强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的综合教育。它有别于传统的单一学科、重书本知识、老师单向授课的教育方式,注重实践操作、各个学科知识的应用和多种能力的协调,能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

来自卓越蟹壳兵团机器人课程的万洺校长进一步说明,科研过程、各式产品生产中都需要不同学科的融合,比如iPhone的生产与设计融合多种学科知识。STEAM教育把不同的科目融合在一起,设置产品为导向,或者任务为导向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并学习问题所涉及数学、物理、艺术等知识。

因为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都会涉及编程课程,家长容易把他们混为一谈。好未来集团旗下品牌摩比课程广州分校校长张永提醒家长:“STEAM教育注重跨学科融合的知识学习方向,这个理念下编程属于工程的一小部分,孩子在编程中也会学到数学、设计、拼搭、工程等知识,涉及的知识属性是综合性、融合性的。创客教育培养独立的创客能力,最早由热爱新科技、并希望用科技解决生活问题的人提出,逐步转移到教育领域,更偏向于孩子想做什么就创造什么,课程中给孩子物料、教具,只要做出成品即可,不会太关注真实性。”

高科技教具夺人眼球 但思维方式是根本

STEAM课程与传统课程的一个显著的区别是,要使用花样百出的高科技教具,比如机器人、电脑小游戏、电子感应模块等等,这些会走、会发光、发声的教具很能吸引孩子。但张永提醒,不必盲目购买教具。一方面,没有老师教导,孩子只是玩教具意义不大;另一方面,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教具,孩子增加一岁道具就不适用了,而这些道具并不便宜。

STEAM教育的课堂更关注知识和思维方式。往往由老师引入教学情境,设立项目:比如在深夜空旷的十字路口遇到了红灯的情境,老师会强调交通安全,不能闯红灯;但等待红灯并非最快捷的选择;引导学生设计独特的红绿灯,在没车流时可以根据行人数量的变化而灵活开启,这会涉及到传感器、红外线等知识。

“被动学习的情况下,知识的保存率大概只有5%,但是主动学习的话,知识保存率超过50%。”万洺校长认为STEAM的课堂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单向缺陷,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自己探索、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行动能力。

传统教育侧重结果导向,家长们也习惯用分数、排名区分高下。但目前在课程结果量化上,STEAM教育还没有明确的方式。“项目本身不重要,在项目过程当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重要和核心这一块。”张永发现,不少处于 “战斗状态” 的家长在接触STEAM后教育意识发生变化:原来追求成绩上的硬实力,现在注重软实力的提升,比如沟通合作、语言表达、创新创意等,是过程导向。

STEAM教育仍处初级阶段

国内外差别不大

随着世界科技形势的变化、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教育的诉求不再是单纯地学习学科知识,而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思维、思辨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STEAM教育源于美国,国内的相关课程也随之迅猛发展,并未落后于教育潮流。张永回忆:“2000年开始国际上STEAM教育处于萌芽状态,发展比较迅猛的阶段是2015、2016年。国内也很重视素质教育,很快引入STEAM,并结合中国实际推出课程。”

国内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是STEAM教育登陆的前沿。深圳本身具有深厚的科技底蕴,北京、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家长接触新鲜教育理念比较多,愿意让孩子尝试新兴的课程,浙江也率先把编程纳入高考,这是对STEAM教育的正面鼓励。万洺认为,由于各个城市经济结构的不同,对科技、创新的信息强调也不同,自然会在STEAM教育市场上“因地制宜”。从旗下项目看,目前广州越秀区和天河区的市场接受度相对较高。

张永校长认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STEAM教育不论在公立学校还是课外机构都发展良好,而且国家政策和教育改革的文件有一定的支持,并未落后于国际。目前STEAM教育仍在初级阶段,还要摸着石头过河。

男女有别是误区

都可接受STEAM课程

“男孩理科好,逻辑思维强;女孩文科好,感性思考有优势。”在STEAM课程上,家长们也认为科技、机械、创新类课程男孩更喜欢,更适合男孩。

“这是一个典型的认知误区。”张永校长说,“我们的授课老师很多都是女性,而且在实际表现中,男学生和女学生并没有明显差异,不存在编程更适合男孩学等现象。STEAM课程等素质教育属于入门门槛比较低,但天花板特别高的课程,学生最后达成的水平差别很大,不是和性别有关,而是和家庭教育环境,所接触的事物有关。”

万洺校长指出,旗下的机器人课程男学员确实比女学员多。女学员家长希望通过课程对孩子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方面进行加强,在数理化课程中会更轻松;男生更多是喜欢玩,本身就喜欢这些。“我们从不认为女生在STEAM等课程上的表现比男生弱。去年带队去参加省级以及全国的机器人创意类大赛,获奖的学员是女生,获得广州市一等奖的也是女生团队。”他认为有大脑认知分析表明男女在天性上有些不一样,比但家长潜意识的心理暗示则会加重、扩大这样的差别。另一方面,我们少儿编程课的学员性别没有明显的差别,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编程是必须掌握的通用技能。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