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哥窑存在一直成谜 难以从考古角度寻找科学的佐证材料
日期:[2018-02-04]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

■哥窑青釉弦纹瓶

■哥窑青釉菊瓣式盘

■哥窑碗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哥窑是我国南方青瓷产品发展到宋代的杰出代表之一,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据故宫博物院专家耿宝昌文章介绍:“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约计也只有300件左右。”然而,传世的“宋哥窑”与“宋官窑”一样,迄今未曾发现确切的窑址,既没有在文献《天工开物》记载的地区——浙江省龙泉县觅到遗址和残片,也不见于宋皇室陵寝的随葬品中(宋陵多早被盗,故历史上有无不详,此类情况与汝、官窑器相同)。故至今还难以从考古角度寻找科学的佐证材料。因此,哥窑一直存在诸多争议。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时间之辩:

首次明确指出哥窑时代在南宋

有关哥窑,宋代人对其并无记载,最早的记载见于元代,明清时期相关记载日渐增多。元末孔齐在《至正直记》卷四《窑器不足珍》一节里记载“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一般人们都认为这里所记的“哥哥洞窑”应该与哥窑有密切的关联,但这里所说的“哥哥洞窑”“哥哥窑”是否和现存于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其他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哥窑”有关,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从此段文字可知,哥哥窑在元末时还在生产。

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郎瑛《七修类稿》一书中有了新的记载:“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惟土脉细薄,油水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多断文,号曰百圾破。龙泉窑至今温、处人称为章窑”,首次明确指出哥窑的时代在南宋时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在文中指出:“哥窑记载始于元代,且在明嘉靖之前只有哥窑之名,并未见弟窑之说,哥弟窑之说是在明嘉靖年间才开始出现的,并演化为宋窑。文献的记载也将哥窑窑址指向两个方向,即杭州和龙泉,这两处亦是当前寻找哥窑窑址的重要区域。”

名称之争:

明初哥窑并不因兄弟而得名

明洪武时期曹昭《格古要论》载:“哥哥窑,旧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这条记载肯定了哥窑有旧窑和元末新烧窑的区别,新旧哥窑烧造的产品亦不尽相同,也表明在明初洪武年间,文献中尚有“哥哥窑”和“哥窑”的不同称谓,哥窑的说法并不明确。

《宣德鼎彝谱》为明后期人托吕震之名所著,其中所言“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各窑瓷器,被人们认为是最早提到的与今天观念相同的宋代五大名窑概念。书中提及所制鼎彝中仿宋哥窑器产品的有两处,分别为卷六“马祖之神供奉狮首马蹄炉,仿宋哥窑款式……”

明嘉靖年间陆深在其所著的《春雨堂随笔》中载:“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明嘉靖之前,有哥窑之名,并未见弟窑之称,《格古要论》中也只提旧哥哥窑和元末新烧者,并没有提兄弟窑之分,而且在《格古要论》中的“龙泉窑”条也没有提到弟窑。可见,在明初时,哥窑并不是因为兄弟的原因而得名。哥窑、弟窑的名字纯粹是后人根据前人的传闻演绎出来的。

明代《徐氏笔精》“哥窑”条载:“瓷器有哥窑,寿州有舜哥山,此窑所出。今赏鉴家解哥字谓其兄所制,误矣。”虽然此处明确了哥窑不是由于兄弟的原因而得名,而是以地点命名,然寿州一在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境内,一在今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西北,两地目前都未有哥窑窑址发现,且关于哥窑在舜哥山的说法只有这段记载,其源自何方仍不详。这也反映出明代对于哥窑的具体产地已不清晰了。

地域之争:

只有浙江龙泉具备哥窑的条件?

杭州是哥窑的生产窑口之一?

关于哥窑产地问题,学界曾出现浙江龙泉、杭州,江西景德镇、吉安等地的推测。明代甚至有文献记载哥窑在寿州。据文献记载,明嘉靖时代一般认为哥窑瓷器产于龙泉县;万历时期又有人将其定为杭州凤凰山窑场的产品。

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周思中认为,吉州窑、景德镇窑是中国著名的大窑址,也都生产过仿制过“碎器”,也有哥釉产品,但这些从来都不是它们的主流产品,而只是类似的工艺偶尔为之,或是刻意的模仿、一时的炫耀,两窑从来没有过“哥哥洞窑”和“哥窑”的称谓和记载,其本身的产品及发展都独立、完整有序,产品的特色尤为明显,从产品逻辑上说,各窑口的先天及后天条件不一,其产品的出发点和结果就不一样。再者,景德镇窑和吉州窑本身就是自足成立的,犯不着用别窑的“名目”壮自己的声色。显然,这二个窑都可以排除。至于安徽寿州的“哥窑”,仅见一明人笔记中的一句话 ,他认为“综合排除后,只有浙江龙泉具备哥窑的条件”。

而浙江省博物馆相关研究学者牟宝蕾则认为:“1996年,杭州凤凰山上发现烧造黑胎青瓷的古窑址,尤其是窑址的元代地层中出土有哥窑瓷器,说明该地至少是哥窑的生产窑口之一。”

官哥“难分”:

龙泉仿官被学者定为哥窑

1956年以来,考古工作者曾对龙泉窑系的主要窑址多次进行科学发掘,清理了大窑、溪口、金村的窑址,发现黑胎、白胎龙泉青瓷。黑色胎质极薄,施青釉较厚,光泽莹润明亮,粉青、灰青色釉均有大小不等的细丝片纹,亦发现有厚胎厚釉之器。历史上称此类青瓷为龙泉仿官,也见于文献,但从未称之为哥窑,因为它与宫廷旧藏的宋哥窑器风格不同。

有的学者因文献中有章生一在琉田主烧青瓷而曰哥窑的说法,于是将其定为哥窑;有的则又将其定为仿官窑或就是官窑。依此而论,窑址发掘品也就出现了“官”、“哥”不分也难分的现象。

哥窑的传说

传说古时,龙泉有兄弟二人烧窑。哥哥的烧窑技术比弟弟高明,招致了弟弟的嫉恨。为破坏哥哥声誉,弟弟偷偷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想让他烧出坏的瓷品。被蒙在鼓里的哥哥照常烧窑,烧好后开窑一看,满窑瓷器釉面全部裂开了,但裂得很奇特,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仔纹,还有的像蟹爪纹。哥哥看到这些,傻眼了,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将这批瓷器拿到市场上准备低价处理掉。谁料,人们却对这种带有裂纹的青釉产生了极大兴趣,一抢而空。从此,哥窑名扬天下。

(本文部分内容据《拨开“宋哥窑”迷雾》耿宝昌,《哥窑弟窑标记初探》童芳标,《哥窑问题的几点思考》牟宝蕾,《宋元名瓷哥窑的探索、研究与新发现》秦大树、郭三娟,《哥窑的传说》关山)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