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四十个草木品类勾出了我心中的情意结
日期:[2018-02-11]  版次:[A2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简介 梁基永 号礼堂,广州人,中山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收藏家、文献学者、书画家音乐史学家。


“岭南花卉值得研究”,学者梁基永表示:

每逢过年,广东的年味与其他地方最大不同的地方大抵是这里有与别不同的“花市”,岭南草木品类的多样性也反映出这里文化的多元化。学者梁基永前后持续两年多的时间,对四十种“本土”草木进行了学术以及艺术上的勾勒与深挖,洋洋洒洒形成了一本历年少见的著作《岭南草木状》。谈及这本书的撰写,他说:“我也觉得应该为广东的花草树木专门做一些工作。”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欣赏广东先贤能用深情的文笔

来描写岭南花卉

收藏周刊:是什么契机让您撰写这样一本书?

梁基永:我的上一本书《天下至艳》是以岭南的花草树木为主题的,但形式涉及绘画、散文、诗词等多个种类。后来编辑建议,可以岭南的草木为主要题材单独写一本,于是,我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写了四十个草木的种类。写完之后,再配图,编辑又建议,干脆围绕这四十篇文章各画一幅画,于是,我又用了一年时间,画了四十幅作品。

收藏周刊:古人是否有类似的著作?

梁基永:古代有一本《南方草木状》的书,刚开始传为晋人所写,但后史料证实为明人的伪书,并且这本书对植物的介绍并不深入,且缺乏个人情感,倒是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有不少启发,只是有一点局限的地方是,《广东新语》对一些草木的描写文学性较强,从植物学方面还有待考证。但其中也有一些地方让我十分佩服,例如它对木棉花描写的一段,他大概写到春天粤西北江水上,飘满了木棉花,顺着江流而下,情景极为壮观。我比较欣赏广东先贤能用深情的文笔来描写岭南花卉。

广东一半的花草品种是舶来品

花草在不同生长环境呈现不同特点

收藏周刊:每一篇都能体现出您对草木的独特感情,为何会对它们如此钟情?

梁基永:这个可能主要是跟我从小长大的环境有关,甚至可以说有一点对花草树木的情意结。我成长于西关草树木环绕的环境,我非常喜欢这样的环境。岭南近代以后,也有注重地方花卉的传统,家人乃至亲戚们对种花都很讲究。所以,我从小就对各种花草有了跟别人不一样的认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个人一直比较关注地方“图像学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也觉得应该为广东的花草树木专门做一些工作。

收藏周刊:写书前后,对岭南草木的认识是否有变化?

梁基永:确实有。曾经理所当然地认为可能也就是某几种花草是舶来之物,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广东大部分的“传统”花卉都是外国传入,并非本土植物。

广东的气候跟印度、南欧较为相似,因此,这里的花草品种其实不少就来自这些地方,这个现象就是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发现的,外来品种几乎占(这本书)的一半。比如素馨花,来自波斯地区。海幢寺的鹰爪花,所谓“未有海幢寺,先有鹰爪花”,但这种花也都是舶来的。每年过年,广州人很流行种水仙花,但水仙花是唐朝的时候从波斯传入的。但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传统的花种,几乎全部被汉化。

但有趣的还有,并非所有品种都是“东传”的,也有“西传”的品种,例如芭蕉,原来最早种植的是日本,后来才传到国内。

我一直都比较喜欢游历各国,而且每到一个地方,都比较留意当地的植物。后来发现,有些植物在岭南常见,但在欧洲同样常见。比如素馨花(在上一本《天下至艳》有收录),但我发现它不同的地域生长,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比如在欧洲生长的花型要比广东的大,这有可能是这个品种在传入广东之后,由于这里的土壤、气候、环境的不同。所以,最后生长的特点都有所变化。

最难画得好的是大树菠萝

最美的杜鹃花在西樵山

收藏周刊:大部分都是外来的品种,却慢慢被默认是本土的。这是否也反映出岭南文化的特点?

梁基永:反映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方面,岭南文化里,外来因素其实是多层次的,比想象中要复杂。虽然日常也经常说岭南的文化很多元,但深究下去才发现,那种多元远高出于我们的想象。另一方面,岭南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同化的能力极强,这里的人很自然地就把外来的文化融化成自己的。

收藏周刊:用文字与绘画分别对不同的草木进行描述,两种形式的思考会否有不一样的地方?

梁基永:确实有不一样的考虑。比如我在写文章的时候,除了从历史、从散文、从论证的角度去写,我还会从一个画家的视角出发,以画家的角度来用文字描述花的形态,这一点,与以往的散文作家写类似的文章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收藏周刊:在众多草木题材的创作过程中,有没有哪一个品类让您觉得特别有感觉的?

梁基永:最难画得好的,应该是大树菠萝,我知道高剑父先生曾画过,他的画面中,除了水果本身,还有一只鸟,鸟的元素打破了绿色的冷调,使得画面很有生活气息。虽然这幅画让我也受了不少启发,但不能照搬,我倒是想表现一下它的果肉,于是专门去卖水果的地方,看剖开的大树菠萝,因此,目前的作品则用了裂开的金黄色果肉来破开了冷绿色色调的画面。

还有一幅是杜鹃花,这是唯一一幅有山水背景的作品,我每年都会选择在杜鹃花开的季节,也就是二月份,到西樵山的白云洞附近,观察野生杜鹃,很美。杜鹃是岭南的原生植物,而西樵山的那些杜鹃花最美的则是在一个瀑布周围。因此,我在创作这一幅的时候,就专门配上了山水。

司徒奇红棉横幅巨障

关山月仰角画全株木棉,颇为成功

收藏周刊:也看到您画了红棉,可否评点一下历代岭南红棉题材作品的特点?

梁基永:谢兰生说“吾粤画家以木棉入画,自黎二樵(即黎简)始”。木棉入诗从唐代已经赫赫有名,然而入画,时间却晚了差不多一千年,到了乾隆年间,才有广东画家写入丹青。谢兰生是黎简的子侄辈,见多识广,按照我们目前所见古代画作,确实没有乾隆之前名家画红棉的实物。黎简喜欢画的,叫“碧嶂红棉”,深浅不一的青绿山水上,点点红色让人心动。他这种画法,应该是受到晚明蓝瑛的影响。我很喜欢初春广东山水中那种浓绿配满树朱红的效果,黎简之后,岭南画家很多想挑战这天下丽景。居廉画的《碧润红棉》,将两株大树种在山崖之下,温润之中,略嫌未得红棉的雄壮。陈树人所画红棉,最近似红棉本色,他只选取其中一枝一节,不画整株。司徒奇以画红棉著称,他的构图是横幅巨障,仿佛在一座大厦的某一层看窗外的木棉,这种构图的好处,是解决了木棉枝干底部过于光滑笔直,顶部又失之密集的问题。关山月曾经尝试过用仰角画全株木棉,颇为成功。黎雄才师更用“高远”法画《越秀春色》,从高处俯瞰青山中的木棉,既见虬枝,花又能得丛聚的感觉。

画中的红棉,从陈树人年代开始,为了打破只有红色的单调,画家们也加上各种动物装点,斑鸠、锦鸡、喜鹊等都具南方特色。功夫深厚的,最宜画红棉孔雀,其富贵华丽,自不待言。昔年随黎雄才师学花鸟,曾经临摹过一幅《红棉白鸠图》,师颇赞许我的大胆,遂鼓励我画红棉白孔雀。孔雀翎毛极为复杂,颜色也很难掌握,我一时胆怯,终于没有尝试过,即便今日重画,也无法从老师请益,终于是一个遗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