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深圳建“千园之城”:2020年公园总数超1000个
日期:[2018-02-12]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不少市民与鸟类爱好者正在观鸟。本版图片皆为通讯员提供

■后海南河东滨路补南侧水系统整治后。

■后海南河东滨路补水口整治前。

■治水提质,2017年8月5日摄的后海-太古城。

生态湿地人与候鸟和谐相处,优越的生态环境正成吸引人才的又一“软实力”

2月,农历新年的钟声将近,在红树林中,则出现了一群优雅而奇特的“居民”。它们脸如包公,嘴似琵琶,因而得名黑脸琵鹭,有着“黑面天使”的称号。

全球仅存2700只的黑脸琵鹭,正是湿地环境的风向标。它们能否“食无忧”,种群数量能否得以壮大,是湿地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最典型指标。而深圳湾,就是黑脸琵鹭全球第二大越冬地,也是其他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新快报记者 黄驰波

近20万候鸟在这儿过冬

新快报记者在现场发现,除黑脸琵鹭外,鸬鹚、小白鹭、琶嘴鸭等一大群水鸟也正在滩涂上悠闲地栖息,吸引了一旁廊道上不少市民驻足观赏。这是深圳湾东段的红树林生态公园。向西望去,深圳湾大桥正横跨港深。

而据统计,全球共有9条候鸟迁徙路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的深圳湾正好位于“东亚——澳大利亚”迁徙通道上。每年10月到次年4月,这条迁徙路线上的许多水鸟飞回深圳湾,接近20万只候鸟在这儿过冬。

“观鸟体验在城市间算前列”

上午10时,新快报记者来到廊道上时,小学生瓜瓜已在滩涂旁的石子上蹲守了两个小时。今天他的收获“颇丰”,观测记录到的鸟类超过11种。10岁的瓜瓜已经是一名“老鸟”,作为一名资深鸟类爱好者,这次他担任冬令营小队长,带领4名小学员观鸟。

陈萌是冬令营的带队老师,她表示这次特意安排了一天的观鸟行程。“观鸟要求很安静的环境,平时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太吵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让他们静下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这也是陈萌第二次来到红树林滨海湿地,“今天观测到的鸟类比我上次来的时候多很多。”陈萌表示,此前曾去过海南与巴黎观鸟,“我认为红树林湿地的观鸟体验,在城市间算前列。”

人均公园绿地超过15平方米

为什么在红树林的湿地,人与候鸟能如此和谐地相处?这与深圳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特别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保护一批具有典型生态价值和特点的湿地密切相关。早在2005年,深圳就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将974平方公里、接近市域一半土地划为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这些绿地就像一张绿色的网,保护着深圳优质的绿色生态资源。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共有4个自然保护区,8个湿地公园占地达1172.3公顷,全市共有921个公园,森林覆盖率达40.92%,人均公园绿地15.45平方米。野外调查和资料记载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深圳共有高等湿地植物219种、野生动物253种。

具体到红树林这儿是怎么做的呢?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园林处副处长梁治宇用一张卫星图比划道,“包括东段的红树林生态公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与西延段,构成了整个深圳湾的公园系统。”梁治宇补充道,“东段活动设施不多,这是一个生态敏感区,我们主要设置了一些廊道。而西段有丰富的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

“我们希望让市民与自然保护区更近,但又尽量不要干扰到鸟类的生活,让市民可以近距离地看到鸟,从而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并一起来保护它。”梁治宇补充道。

据了解,深圳计划到2020年全市公园总数超过1000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为广东省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助力。这些新建成的公园中,将包含免费WiFi、直饮水、手机充电、母婴室、体育场所等多样化便民设施。

斥30亿!南山区下血本治水见成效

“希望后海能形成自己维持修复的生态系统”

沿着深圳湾滨海大道继续向东前行6公里,越过深圳湾大桥,记者来到了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延段。在阳光照耀下,后海泛起碧绿的水波,前方蛇口工业区颜色醒目的红色大型机械正在运转。

休闲带西延段设置了亲水栈道和观海台阶。“在此可远眺深圳湾大桥、近观中心河出海口,日出东升的美景。”休闲带西延段的工作人员梁环语透露道。但就在两年前,这里远非这番模样。由于城中村、工厂林立,后海污染由来已久。“以前这里堆满了各种建筑废材,海水的颜色都是暗沉的,异味较大。”南山区城管局负责人张鹤表示。

“河道两边都有截污管道,但是前海和后海由于填海,时间久了局部下层造成管网破裂,因此2016年我们开始治理的时候,河边有很多污水直接排到河道里头,因此很脏很臭。”南山区治水提质办副主任李璐回忆道。

2016年,南山区政府决心“不惜血本”,投入近30亿元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其中后海河仅用了半年,就在深圳全市133条黑臭水体中率先脱黑脱臭,比国家规定的黑臭水体考核时间提前了一年半。

记者随后了解到,后海河污水治理包含了源头治理、严格监管与“治末端”三步。首先是南山区41个城中村、993个小区的排水管网改造。南山区环保水务部门通过雨污分流的方法,将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从源头上减少了河流排污。

2017年11月,南山区开展了“利剑一号”专项执法行动,排查工业污染源1351家、汽修365家、餐饮服务行业4548家、农贸市场10家,对180家工地、企业进行立案查处,有效保障了水环境安全。

在“治末端”这一过程中,南山区环保水务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首先将截污管道修复,用钩机将管道与河道淤积污染物清出来,当时处理好后河道就初步清了。第三步,我们从海里放了泵机,取水到后海河的源头,进行活水循环。最后是进行水的净化,通过充氧与过滤装置以及人为控制,维持河水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除实施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河道清淤、排污口整治等普遍性措施外,南山区水务环保局针对末端问题实行“一河一策”,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护河机制,全区27条河流均设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据统计,截至2018年1月31日,区级河长共巡河71次、街道级河长巡河110次、社区河长巡河520次。

谈及后海治理的下一步目标,李璐透露道,“我们希望后海里面不但有海藻等植物,更有各类鱼虾。最终让它能形成一个自己维持修复的生态系统。”

“通过市民与好的生态环境的接触,从而连接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这是我们生态治理一个很核心的理念。相信好的生态,一定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来到深圳。”深圳城市管理局园林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