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17年度中华书局双十佳图书,值得一看!
日期:[2018-02-25]  版次:[A16]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尔雅义疏 丛书名:十三经清人注疏 [清]郝懿行撰 王其和、吴庆峰、张金霞点校

国家图书馆藏 王国维往还书信集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编

近思录集解 [南宋]叶采集解 程水龙校注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刻辞类纂 李霜洁编著

《清明上河图》: 北宋繁华记忆 薛凤旋著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江晓原著

黄花黎 周默著

古琴 [瑞典]林西莉著 许岚、熊彪译

2017年的“中华书局年度双十佳图书评选”共有近六十种图书入围了“双十佳好书”的候选书单。这些候选图书是由中华书局编辑委员会从201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近八百种新书中精选出来的。古籍学术图书要求符合学术规范,重视积累;人文社科图书注重思想性和社会影响力。

终评会的评委由来自高校、研究机构、书评媒体的专家组成。评委分别就古籍学术类和人文社科类的入围图书进行充分讨论,最终评选出中华书局“2017年度双十佳图书”。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整理

●古籍学术类十佳图书

1.汉魏六朝杂传集

2.辽史补注

3.黄道周集-理学丛书

4.魏书(精装)-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5.南齐书(精装)-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6.大唐众经音义校注-音义文献丛刊

7.尔雅义疏-十三经清人注疏

8.国家图书馆藏王国维往还书信集

9.近思录集解-理学丛书

10.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刻辞类纂

尔雅义疏

丛书名:十三经清人注疏

[清]郝懿行撰 王其和、吴庆峰、张金霞点校

《尔雅》被称为“辞书之祖”,是了解汉语词汇、阅读古书的必备参考书。清代著名学者郝懿行积十四年之力撰成的《尔雅义疏》,注重探求词源、疏释词义、考辨名物,对《尔雅》做了详尽的注释和阐发,是清代学者研究《尔雅》的代表性、总结性著作,在训诂学、经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此书为中华书局《十三经清人注疏》之一种。

国家图书馆藏

王国维往还书信集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编

《国家图书馆藏王国维往还书信集》收录王国维家书和寄师友信札266通,各家致王国维书札1259通,附录相关书信18通,共1543通2600多页,均为原件彩色影印,其中数百通首次公布于世。往还师友计90多人,有罗振玉、沈曾植、缪荃孙、劳乃宣、陈衍、张元济、张尔田、梁启超、胡适、顾颉刚、梁漱溟、容庚等诸多名家。

王国维对时政的种种关切,对国家民族之所忧患,对人事进退的好恶,对交游向背的去取,以及师友间学术讨论、文字切磋,无不表达于书信。国家图书馆所藏这一批书信,可谓王国维及其师友们学说思想、学术活动的实录,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近代史料集。

近思录集解

[南宋]叶采集解 程水龙校注

《近思录》由南宋朱熹和吕祖谦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人语录共622条,分类编辑而成。南宋叶采为《近思录》各卷创建纲目和提要,成《近思录集解》,使得原书体例更形明晰完备,理学思想的表达更趋明朗,是《近思录》系列文献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

叶采《近思录集解》国内现存版本多达三十余种。本次点校,以台北故宫藏元刊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收录的元刻明修本和清康熙年间邵仁泓重订本为主要对校本,同时参校明代前期刻本叶采《集解》(简称“明刊本”)、南宋刻本杨伯嵒《泳斋近思录衍注》(简称“杨本”)、清嘉庆年间江永《近思录集注》(简称“江本”),且对叶采集解本中的疑难字句,引历代《近思录》注本中的相关文字注释于当叶之左。

叶采《集解》校点本后,另附明嘉靖年间贾世祥刻本《近思录》(白文)、历代刊钞叶采《近思录集解》之序跋,以便读者全面认知《近思录》及叶氏注本。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刻辞类纂

李霜洁编著

随着甲骨文的发掘整理,类纂的编纂需求也成为学界的共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华书局出版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其编纂体例便成为同类工具书的典范,学界也形成了甲骨资料编写类纂的传统。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2012年出版,这些甲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霜洁在刘钊先生的指导下,专研甲骨,编成了这部类纂,全面吸收已有的成果校补释文,根据拓本和照片制作了准确美观的字形图。

●人文社科类十佳图书

1.《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

2.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3.黄花黎

4.台湾汉语音韵学史

5.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

6.唐代高层文官

7.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何炳棣著作集

8.古琴

9.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

10.京都如晤

《清明上河图》: 北宋繁华记忆

薛凤旋著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享誉中外的艺术品,更是一卷记载中国城市发展历史的宝贵资料。《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以社会学家般的眼光对社会和人文的深入解剖,还原了一千年前中华国都的繁荣状况和鲜活的市民生活。

本书对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的脉络作了简介,进而说明北宋时期的社会发展动力、城市管理及社会状况,以此为基础,深入考察了《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的每一个细节。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卷分解为两百多个细节,以画中图像来展现汴京这座“新城市”在经济、人文和管理体制诸方面的运行状况。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江晓原著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是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技史大家江晓原先生在数十年对中外科技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天文地理及医学文化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技术文化所做的系统思考和阐述。通过系统研究,江晓原教授以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求真精神,避开“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伪命题,与读者共同探讨何为“中国古代的技术文化”。

黄花黎

周默著

作为“木材的历史与文化”探索的肇始,本书结合人类学、民俗学、宗教等方面研究,从海南的历史文化入手,厘清了海南黄花黎自唐以来的历史源流,比较了与其他相关木材的异同,对海南黄花黎的分布、生长与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黄花黎与明式家具的审美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对海南黄花黎现在与将来的命运,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黄花黎》是当代第一部研究海南黄花黎的经典之作。作者从史海中钩沉,于田野间考察,与同辈学人探讨,向海南黎胞学习,历三十年,方成此书。

古琴

[瑞典]林西莉著 许岚、熊彪译

这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是一个瑞典汉学家学习古琴的传奇经历和体会,其中不仅有对古琴本身的描写,还有关于古琴对古代文人生活的意义,关于古琴与人的命运,与音乐、诗歌的关联。

由于作者是外国人,从小学习欧洲古老的鲁特琴,她在中国学习古琴的1961-1962年,有幸遇到管平湖、査阜西、溥雪斋这样的一流大师,所以她的这部作品就有一种生动的感性,一种特别的味道,同时有着专业的根基。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古琴艺术著作。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