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要适合国情
日期:[2018-03-05]  版次:[A07]   版名:[2018全国两会·现场]   字体:【
■杨伟民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要适合国情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昨日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针对银监会等十部门将防范金融风险列为“头等大事”,经济界别的委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新快报讯 实体经济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方政府不要过度举债、通过建立新的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来稳定房地产市场、金融系统控制货币发行总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首次小组审议后接受媒体采访,阐述他理解的今年防范金融风险工作中的几个要点。他表示,防范金融风险并不是说要放弃、放松和减弱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谈防范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要有节制地借贷

“防范金融风险是我们今后三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这个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虽然经济稳中向好,稳中趋缓。但在前期积累的各种风险正在逐步地显露。”杨伟民直言,如果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金融风险这个底线是必须要守住的,相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会作出部署。

“至少要从四个方面共同来发力。首先实体经济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说去僵尸、去产能仍然要继续。” 杨伟民解释,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的资源,不处置,最后就变成不良贷款引发金融风险。

“第二是地方政府要有节制地借贷,不要过度举债。”杨伟民强调,特别是不要过度地去变换手法进行举荐隐性债务。“现在隐性债务问题风险也比较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要控制新增量,逐步化解存量。”

杨伟民认为,第三,在房地产领域,要通过建立新的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稳定房地产市场,因为房地产领域跟金融风险密切相关。杨伟民举例,比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可能需要比较长的过程,需要立法等方面的措施。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金融系统本身,首先要控制货币总量,不要滥发货币,要控制信贷增量等等。”杨伟民认为,同时要对监管的制度漏洞坚决进行反思,补齐监管这个短板。“要加强监管,而不是放纵、放松。”

“我们说防范金融风险并不是说要放弃和放松、减弱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杨伟民表示,金融如果不去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的利润就没有了。“新增利润从哪里来?就是在服务实体经济当中取得的。当然实体经济包括正常的房地产,所以这个关系一定要处理好,要把握好度。”

●谈改革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要适合国情

对于下一步改革开放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措施,杨伟民表示,“改革领域可能还是在一些基础性和关键性的领域,包括国有企业、国资改革,还有财税体制改革,包括金融体制改革。这些领域都会进行推动。”

“在国企改革方面,今年要完善相关方案。”杨伟民解释,国企改革已经出台了很多改革方案,但十九大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就是要从过去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变为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虽然是几个字的改变,但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按照这个新要求,向着怎么去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的方向,完善以往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

谈到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杨伟民透露,“两会以后会有结果”,而且中国不会简单效仿某个国家的模式,而是探索一个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