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东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日期:[2018-03-09]  版次:[A10]   版名:[2018全国两会·粤来越好]   字体:【
■1月25日,海珠区举行2017年创新创业人才颁证仪式,并举办人才建言献策座谈会。 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摄(资料图片)

用“人才杠杆”撬动创新发展,从人口红利迈向人才红利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聚焦广东科技创新,人才是绕不开的话题。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广东经济增长开启“脑力时代”,曾经世界工厂的“汗水经济”正在走向创新高地的“智慧经济”。看两会现场,人大代表就如何聚集人才,为广东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由人口红利迈向人才红利发声。

■策划:新快报特派北京记者 黄婷 沈逸云

■采写:新快报特派北京记者 沈逸云 黄婷

数 据

全省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8万人

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终身教授等143人,入选中央“外专千人计划”19人,评审引进六批162个创新科研团队和122名省领军人才,累计留学回国人员12.74万人.....数据与关键词的背后,呈现的是广东人才引进的愈渐高端与多元。

来自广东省人社厅数据显示,近年来广东累计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5.8万人。剖析广东近年的人才趋势——尚贤爱才、政策先行,是其最大特点。

以广东“扬帆计划”为例,每年投入1.25亿元,对粤东西北地区进行人才发展帮扶;“珠江人才计划”在全国率先开展“团队”引才,每年投入8.5亿元引进海内外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去年出台的《关于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则释放更多政策“红包”,如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孵化载体,分三档给予企业500万元、400万元、300万元的引才补贴等。

储备高校人才 投50亿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建设

短期的政策“红利”对人才引进不可或缺,但长期仍需高校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2015年,广东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至去年50亿元专项资金已全部投入到对应高校的建设中。2016年启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计划,提出明确的“补短板”目标:到2020年,理工类大学生占比提高到47%。

此外,搭建招才引智平台更能发挥“强磁场”作用。上世纪末,海交会诞生,逐渐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19年来,海交会共吸引近4万名海外人才参加,约2万个项目参会,已有300多名入围项目的参赛留学人员顺利走上回国创业的道路。

案 例

广州人才绿卡制度解决引才后顾之忧

2016年,杨女士面临着一道选择题:留北京,还是去广州?原来,其所在的中远海运散货运输公司总部花落何处,对于正在推进“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广州具有强大吸引力。然而,要落户广州,该公司100多名员工需从北京迁往广州工作。广州2016年出台的人才绿卡制度在这时发挥了重要作用,骨干人才在不入户的情况下也同样享受购房购车、孩子入学等市民待遇,成为在择何城而栖犹豫间的重要筹码。

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撑,近年来广东各地市纷纷打响“人才争夺战”,人才政策已从最开始的创新创业扶持、重金揽才,转向打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人才配套服务的组合拳。

人才绿卡制度便是2016年2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的配套文件之一,打破地域户籍等限制柔性引才。

同时,广州计划5年内投入35亿元,培养、引进和支持3500名各重点产业领域领军人才。

广东各地纷纷释放人才“利好”信号

深圳也不断释放出人才“利好”信号。除了“孔雀计划”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最高奖励300万元外,去年出台人才工作条例,取消了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入户的年龄限制,且人才是否入户不影响配偶申办入户。此外,深圳计划“十三五”将新筹建30万套住房,吸引人才留深。

佛山今年发布人才新政,对于领军人物安家补贴最高可达每人400万元。珠海亦在去年启动“优才置业计划”,对10类目标人才将最高减免50万元房款。

清远、梅州、韶关等粤东西北城市这两年来均推出高层次人才与创新人才的引进计划。但相较于珠三角地区,这些区域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广东在出台相关政策时亦对其有所倾斜。

如去年底刚出台的《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符合条件的博士、博士后,留在珠三角由各市财政给予每人不少于10万元、20万元的生活补贴;留粤东西北地区则由省财政分别给予每人20万元、30万元生活补贴。

声 音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

以平台集聚人才

将是广东的人才新思路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未来广东如何打好人才牌?王瑞军表示,近年来广东在吸引人才方面做了很多的创新,但仍需进一步优化,打造高端的平台、以平台集聚人才将是广东未来的思路。他建议在广东布局国家实验室或吸收广东创新力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

王瑞军透露,去年底广东率先启动建设4家省实验室,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目前这4个平台对吸引国内和国际高端人才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下一步则是考虑如何做好更具有竞争力的政策配套措施,让高端人才来了,如何留下来并更好地发挥作用。

“各地都在出台不同程度的吸引人才措施,可以看出大家对人才的渴望与需求。”王瑞军针对当前的“抢”高端人才的形式,进一步分析广东的人才战略。他透露,目前广东已经改变一些过去的做法,比如一定要来广东定居、举家搬迁等,而是希望通过平台,比如广东省实验室等来集聚人才,吸引团队、机构等来粤进驻,把创新的要素流动起来,以实现双方共赢,“未来在大湾区建设上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它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

此外,在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和开展高水平科研合作方面,王瑞军建议简化创新人才出入境手续,参照中关村科技创新政策,允许为粤港澳三地的科研人员办理多次入境有效的访问签证,为外籍高层次人才签发5年内多次出入境有效签证,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和落地服务等。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总裁陈瑞爱:

呼吁尊重和保护人才

为人才发展立法

连任代表陈瑞爱多年来一直关注人才发展话题。新一年履职她计划提交多份议案建议,包括关于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才发展促进法》的议案。她呼吁,必须尊重和保护人才,才能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陈瑞爱直言,制定《人才发展促进法》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此她提出应注重以下方面:尊重和保护人才,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完善人才的程序管理,制定人才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制定覆盖人才培养、评价、流动、使用、激励和保障等各个环节的人才政策法规,完善人才教育和培养配套;加强人才激励和保障,对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职称评定、知识产权保护、创业环境、税收等作出具体规定,推进人才引进。

最后,她认为还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完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人才评价科学水平。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